海外看兩會: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是歷史創舉

海外看兩會: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是歷史創舉

 

為了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項倡議現在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把它作為促進全球發展的關鍵舉措,並動員政治、經濟和外交資源推廣和實施這項計劃。

 

這項計劃包括兩條路線,一條是連接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另一條是連接中國、東南亞、中東和歐洲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有史以來最為宏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將把中國提升到世界經濟的引領地位。

 

由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基礎設施建設的領袖,這個宏大的項目符合中國的地位。中國去年還倡導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資金保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要求中國承擔更大國際義務的美國卻在亞投行成立時批評中國並且拒絕加入。

 

去年,有專家呼籲把非洲納入“一帶一路”的框架,稱這樣就形成“一帶一路一洲”。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副行長林毅夫説,中國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助力非洲的經濟發展。

 

2015年1月27日,中國與非盟簽署了一項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幫助非洲實施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承諾幫助非洲國家建設現代化的高速公路、機場和高鐵,升級交通體系,以幫助非盟所有54個非洲國家實現互聯互通。

 

非盟委員會主席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説,這項協議將加速非洲的區域融合,並通過技術轉讓和創造就業使非洲人民受益。埃及非洲協會主席艾哈邁德·哈賈奇歡迎非洲加入“一帶一路”的提議,表示堅信中國的良好意願。

 

我認為,區域互聯互通計劃在非洲有兩大作用,並將使雙方獲益。這將幫助中國促進出口以刺激經濟,並且給過剩的建築業産能找到出口。此外,還將使中國得以把一部分製造業轉向非洲: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成本的上升必然帶來産業轉移。包括林毅夫在內的專家都認為,這是未來中非合作的兩個關鍵方面。

 

近幾年,中國出資在非洲建成的基礎設施項目使這片大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證明,中國公司能夠在非洲培訓並雇傭當地人從事生産。成功的例子有,海信在南非的電子産品生産,中信在安哥拉的房地産開發,還有在埃塞俄比亞的華堅鞋廠等。無論非洲是否納入“一帶一路”計劃,中國在非洲的戰略都包括從事基礎設施開發、創造就業和産業轉移。

 

把非洲納入“一帶一路”將為這些經濟建設倡議吸引更多關注、資金和動力。這將加速非洲的發展進程,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國際金融專家阿基恩·奧沃拉比説,中國採取的這一戰略舉措將促進非洲中小企業的發展。它還將幫助中國維持經濟增長,並給其過剩的産能找到出口。

 

奧沃拉比認為,他的祖國尼日利亞應當利用這項合作帶來的機遇,振興因為油價下跌面臨挑戰的國內經濟。奧沃拉比説,中國在其他領域的投資,比如在尼日利亞的農業、製造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等的投資也應擴大。他説:“中國已經從目光向內的農業窮國發展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強國。1.8億尼日利亞人民希望提高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我們應重點審視自身的潛力,尋找石油以外的發展機會。”他還説:“尼日利亞必須向世界開放,回到善治,加強透明度,減少腐敗,為人民創造更好的生活。”

 

中國可以為這個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以及其他非洲國家提供專業知識和實際幫助。把非洲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重大舉措,但也會帶來諸多挑戰。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與利用自然資源之間存在矛盾。此外,當地的社會和環境顯然都需要負責任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中國需要評估這類重大投資的金融和政治風險,這些因素影響到項目的規劃與執行。

 

儘管有上述問題需要解決,把非洲納入“一帶一路”對雙方來説都是重大的發展機遇,將會産生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影響。

 

海外看兩會: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是歷史創舉

【作者簡介:米洛斯拉伕·阿塔納索夫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外教,重點研究非洲經濟、社會、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