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公祭黃帝增強華僑華人凝聚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4-05 09:48:5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舉行。萬餘名海內外華夏兒女齊聚橋山黃帝陵,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圖為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與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向軒轅黃帝敬獻花籃。 張遠 攝
“公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皇帝,對於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譚天星4日在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期間對記者説。
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當日在陜西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祭祀廣場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譚天星、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等與來自海內外的上萬名炎黃子孫,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黃帝陵被稱為“中華第一陵”,祭祀黃帝歷史悠久,西元前110年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拜黃帝陵;唐、宋、元歷代均有祭祀、修葺、保護黃帝陵的歷史記載;明、清兩代在橋山祭祀黃帝陵成為國家政治制度。1912年1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即派員前往橋山祭祀黃帝陵。
4日的公祭典禮議程包括擊鼓鳴鐘、敬獻花籃、恭讀祭文、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樂舞告祭、拜謁祖陵等。
譚天星認為,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軒轅黃帝是華夏兒女共同的人文始祖,在公祭軒轅黃帝儀式中,海外華僑華人能夠更加深切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的榮耀,以及其所肩負的責任。
據統計,全球華人有規模的“重返黃帝陵”尋根祭祖始於上世紀90年代,多年來,前來拜祭黃帝陵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已逾百萬人次。
譚天星指出,華人華僑散居於世界各地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近六千萬人,但無論身處何方,他們的“根”始終是在中華大地,中國國務院僑辦作為此次公祭黃帝活動承辦單位之一,希望通過該活動使海外華僑華人的影響力得以提升,並能在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方面發揮更重要的文化精神作用。
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由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與陜西省政府聯合承辦。(完)中新社陜西黃陵4月4日電 (記者 張一辰)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