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政要曾在華留學經歷難忘 中國情結揮之不去

3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電馬西莫夫,祝賀他連任哈薩克斯坦政府總理。這是馬西莫夫第三次出任哈薩克斯坦總理。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説,對馬西莫夫的印象可能來自於他去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演講。致辭中,馬西莫夫全程用中文發言,並引用中國俗語“想致富,先修路”比喻發展互聯網的重要性,引起全場熱烈的掌聲。

 

作為一位外國政府首腦,馬西莫夫之所以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這與他在中國的求學經歷有密切關係。而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外國政要曾在中國留學。

 

在華讀書經歷難忘

 

1989年至1992年,馬西莫夫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學習。這段經歷讓他不僅能説一口流利漢語,也寫得一手漂亮的漢字。在武大求學時,馬西莫夫所有科目的成績都在85分以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優秀畢業生”。據當時的授課老師回憶,馬西莫夫求學期間為人謙虛低調,不張揚,遵守校規校紀,對同學友好。

 

2000年10月和2008年4月,馬西莫夫分別以哈薩克斯坦交通運輸部部長和哈薩克斯坦總理的身份訪問武漢大學,並被授予“武漢大學傑出校友”稱號和名譽博士學位。

 

事實上,在中國有求學經歷的國外政要不在少數。比如現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曾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漢語,後相繼獲得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學位、國際政治係碩士及博士學位;現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約瑟夫·卡比拉曾于199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留學半年學習軍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在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中文。

 

而作為解放軍最早對外開放的院校之一,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培養了不少軍事方面的留學生,其中包括納米比亞前總統努喬馬,另外還有部分留學生在所在國擔任副總統、總理和國防部長等重要職務。

 

中國情結揮之不去

 

2015年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時表示,中哈要落實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諒解備忘錄,推進重大項目合作,深化産能合作,推進金融合作,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使二者相互促進。馬西莫夫對習主席的建議作了積極回應,認為這將為兩國合作提供新機遇。

 

除了“武大校友”馬西莫夫之外,其他曾就讀于中國高校的外國校友同樣為促進所在國同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付出努力。

 

“中國和埃塞俄比亞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兩國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多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幫助埃塞俄比亞擺脫貧困,是我們始終可以依靠的朋友。”2014年,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聯合採訪時,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這樣説。

 

作為一名地道的中國通,陸克文每年都會在農曆新年之際用中文向全體在澳華人送去節日的問候。在陸克文出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赴澳的中國遊客持續增加,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也在不斷發展。

 

在華留學人數增長

 

“在中國學習期間,外國留學生可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感受中國人民的真誠、熱情,這對未來國際關係的發展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接受採訪時,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家關係學系副教授李晶這樣表示。

 

近年來,在華留學生人數不斷增長。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054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75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

 

為鼓勵外國留學生來華,財政部、教育部于2015年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完善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體系,並提高資助標準,以進一步促進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和友誼。

 

李晶認為,在華留學生人數不斷上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他將在華留學生比作中國發展的見證人,“留學生可以把中國的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加強雙方的文化交流和傳播,這是我們建立中外長期友好關係的一個好方式”。(柴逸扉 周可涵 章元元 蔣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