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上百萬日本人後裔?“皇民化台獨”愈發氾濫

近一兩年來,在台灣的日本人後裔突然成了一個話題。網絡上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秘密,混在台灣內的日本人”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依據一名台灣老教授的回憶稱,這個群體有上百萬人。如果算上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培養的“皇民”的後代,這部分人的總數可達200萬、400萬甚至600萬之多。而現在台灣的總人口僅為2300萬。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隨著兩岸關係轉冷,這類有關在臺日裔人數的説法更加普遍。在臺日裔真的這麼多?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實情並非如此,在臺日裔人數“暴增”,主要跟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重新被喚醒的“皇民化台獨”有關,只是,儘管他們人數不多,在島內政商界的影響力卻不小。

 

有關在臺日本人後裔人數,説法很多,從10萬到百萬都有。其計算方式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有約30萬在臺日本人轉為臺籍,經過三代七十多年繁衍,人數自然超過百萬;即使當時沒有數十萬日人改成臺籍,至少也有8000到1萬,繁衍至今,也會有一二十萬人。

 

在臺日裔之所以引起關注,原因之一是許多當年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近年因思念台灣而來島內找尋歷史記憶,加上日本後裔或台灣朋友協助他們找尋當年的故里、鄰居,以致讓人誤會仍有許多日裔居住在台灣,只是後來他們都改成漢名,追尋不易。這完全是種誤會。只要查閱一下日本、台灣官方檔案,甚至憑著多數人的生活經驗,應該不難判定:在臺日本人後裔並不多。

 

國民政府對日僑“全部遣返”

 

根據台灣多個官方資料,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即實施嚴格的在臺日本居民(日僑)全部遣返政策,尤其是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 發生後,連原本留下來協助台灣工作的7000多名日本農業、科技人才也被加速遣返。根據日本厚生省“終戰”資料統計,從1946年3月開始,共進行六次大規模“引揚”(撤返)工作,總計自台灣遣返約48萬人,其中軍人、軍屬約16萬人,一般國民約32萬人。可以説,幾乎是把當年居住在台灣的日本人都“引揚”回國。

 

當時約有20萬日本人希望留在台灣,並申請作為台灣的永久居民。根據當年被遣返的日人清水半平的《吉野村回顧錄》,時任台灣行政長官陳儀錶示,“你們這些移民是農業開拓的功勞者,別擔心,就比照以前,在這邊永住下來吧!”清水半平當年是吉野村的村長,他轉達了陳儀的話,讓日籍村民興奮不已, 但他説:“我這輩子最遺憾,最無法原諒自己的是,我幫國民政府欺騙我的同胞……”因為,不久,日僑遣返政策嚴格實施,很多人拿著一紙財産清冊,上面記載自己的房子、傢具、農具,然後帶著幾套衣服、被褥和1000日元等簡單行李物品回到日本。

 

很多日本人或台灣朋友以為他們只是短暫離別,過一陣子還會回來,沒想到自此一去不返。有的不願被遣返,就隱姓埋名,或有日本女子嫁給台灣人(當時,日本人根本不屑與台灣人結婚),每天化裝成台灣農婦在田裏幹活,最後卻統統被抓出來遣返。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更是在各政治文化領域厲行“去日本化”行動,要求説國語、去日文。例如1952年4月初,嘉義縣政府公告:“日據時代,日政府對本省同胞,施以奴隸政策,在各地均有組織皇民奉公會之機構,以吸收地方士紳,作皇民化之基幹,用來消滅我傳統民族觀念,強迫人民信仰其皇民始祖,乃將省民奉祀之公媽牌強制廢除。迄今日久,各地尚有少數遺留其皇民神牌,該府以事開民族正氣,刻已飭令各市鄉鎮公所,切實改換。”

 

“皇民化台獨”的代表們

 

根據上述檔案資料,日僑當年能留在台灣繼續生活的人,恐怕非常少,在那種環境下,日本人後裔是難以容身的。最近在臺日裔人數被傳出“暴增”,主要跟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皇民化台獨”被喚醒有關。“皇民化台獨者”主張並聲稱“台灣主權未定論”“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族不是中國族”“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等,認為中國不允許“台灣獨立”,所以台灣必須依賴外國,必須親美、親日。

 

這種“皇民化”的思想觀念,或自認是日本人者,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為首。已94歲的李登輝,在22歲前是日本人,名為岩裏政男,最高階公職是當了一年日本炮兵少尉,為他的祖國(日本)而戰。多年來李登輝的言論已證明其心向日本,認同日本,並不斷想找回自己早年的“岩裏政男”身份。他在2015年8月接受日本右翼媒體《呼聲》(Voice)月刊採訪時稱,二次大戰期間的台灣人是“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並宣稱“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

 

2000年卸任後,李登輝在台灣各地成立“李登輝之友會”,這個團體是他搞“皇民化台獨”的大本營。過去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李登輝的本質,但李登輝這十多年來終於把他的內心世界説了出來。他明確表示,自始至終他就是要把國民黨的外來政權轉移給台灣自己人,看不出來的人是“傻子”!

 

另一個“皇民化台獨”大佬是辜寬敏,辜寬敏因繼承其父辜顯榮在日本留下的遺産而成為巨富,這些錢也成為他日後搞“台獨”活動的本錢。今年90歲的他,始終難以忘情日本殖民時期他所擁有的“美好”,他還自費在國際主流媒體刊登“台獨”廣告,讓他的言論在深綠陣營動見觀瞻,甚至動輒對蔡英文政府下指導棋。他堅持“台獨”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回報。他説:過去“台獨”,現在“台獨”,將來也“台獨”。

 

其他著名“皇民化”人物還有彭明敏、金美齡等。彭明敏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及其所參與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都是旗幟鮮明的“台獨”組織,且均有“皇民化台獨”色彩。

 

上述這些人都曾在“日據”時代生活過,滿腦子“皇民化”觀念,尊奉日本天皇,學習“皇國”精神,樂於當“皇國”子民、日本人後裔。

 

不能遺忘的“人間動物園”

 

從歷史看,日本殖民時期,確有大量日本人移民台灣,從居住地看,以花蓮、台東者為多。當年,除台北外,多數人被安置在花蓮的吉野、豐田、林田,台東的鹿野、旭海、池上等。這些鄉鎮村落以日本名稱命名,現今還可在那裏看到“日據”時期的建築遺跡,但實際走訪,這些地方多已人去樓空。

 

由此亦可證實,在臺真正的日裔其實寥寥可數,自稱“皇國子民”、假借“皇民化”搞“台獨”的政客野心家倒是不少。例如,民進黨當局去年11月在高雄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舉辦紀念臺籍老兵秋祭活動,儀式不僅有軍樂儀仗表演,蔡英文還親自到場致辭,宣稱要為臺籍日本兵尋找歷史正義。

 

台灣官方還把漲潮時才能看到4平方米麵積的日本衝之鳥礁,稱為“衝之鳥島”;大幅退讓釣魚島海域捕魚權,犧牲漁民權益;最近又要引進日本福島的核輻射食品。種種措施就是傾日、媚日,不惜以屈辱的代價換取日本正眼對待或照顧。

 

實際上,日本不僅沒有正眼對待,其官員甚至在公開場合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台灣代表。 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知道,失去自己民族尊嚴的媚日、 讒日只會讓日本人瞧不起。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台灣人不能讀政治、法律學科,不能從事政、法工作。所謂“大東亞戰事”開始後,台灣人只能當軍夫,後來日本兵員不足,才徵召台灣兵,但跟日本兵待遇不同,沒有家屬安置費。當時日本人是一等公民,琉球人是二等公民,台灣人是三等公民。部分台灣人想盡辦法“皇民化”,成為真正的日本人,於是有台灣男子被日本女方招贅,為了過純日本式生活,擺脫一切台灣土俗味,來訪的母親不讓進屋,甚至參加父親的葬禮也覺得有失身份。真是民族的悲哀。

 

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臺,在2009年播放過一部紀錄片《人間動物園》,講述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種種。紀錄片引述曾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的結論:要台灣人成為日本人,就如同將“比目魚變成金眼鯛”那樣困難。

 

紀錄片還播放1910年的倫敦英日博覽會場景,日本為炫耀殖民台灣的成果,讓數十名排灣族原住民表演,證明文明人(日本)為落後民族(台灣)做了好事,人稱“人間動物園”。當時有800萬人參觀博覽會,這個表演是最吸引人的展出。台灣最親日,日本卻屢屢傷害台灣,這些“皇民化”的“台獨” 分子也參與傷害與破壞民族感情的行徑,但他們絕不能代表大多數善良的台灣老百姓。【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陳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