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産權規劃首次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1-18 09:43:27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資料圖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這是知識産權規劃首次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規劃指出,到2020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將從2015年的6.3件增至12件,國際專利申請量將從2015年的3萬件增至6萬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知識産權仍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階段性挑戰,知識産權數量與品質不協調,核心專利、精品版權較少。對此,規劃強調要提高知識産權品質效益,實施專利品質提升工程,實施商標戰略,打造精品版權。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産權系主任李順德指出,核心技術和高新技術關係著國計民生,而這些含金量高的專利領域正是我國發展需要補齊的“短板”。他説,在落實規劃有關提高專利品質工程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性和開拓性的知識産權在科技創新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加大對創新主體的投入力度,讓中國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十二五”時期,我國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體系不斷完善,行政保護不斷加強:全國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8.7萬件,商標權、商業秘密和其他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侵權假冒案件32.2萬件,侵權盜版案件3.5萬件。
針對“維權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規劃指出,要提升知識産權保護水準,構建公正高效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體系,加強“雙軌制”保護,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有機銜接的保護模式。要充分利用好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優勢互補,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執法協作。
“未來中國要實現經濟轉型,就要更高效地配置創新要素。”國家知識産權局保護協調司副司長張志成説,知識産權制度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配置創新要素提供了最基本保障。
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知識産權這座橋梁從提升全鏈條價值發力,打通的是創造與運用的良性循環“動脈”。“通過知識産權這一法律框架保護,科技創新成果才能實現資本化,使無形資産變為有形資金。”李順德説。
規劃指出,知識産權與經濟發展融合還不夠緊密,轉移轉化效益還不夠高,影響企業知識産權競爭能力提升。針對上述挑戰,規劃強調要促進知識産權高效運用,突出知識産權在科技創新、新興産業培育方面的引領作用,加大高科技含量知識産權轉移轉化力度,創新知識産權運營模式和服務産品。
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加強知識産權運用,必須構建有效的知識産權運用機制,完善以創新驅動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暢通知識産權價值實現渠道,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記者 王賓 胡喆 林遠 北京報道
新聞推薦
- 春節臨近年味濃 各地裝扮一新等你來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應停止在台灣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2025-01-16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2025-01-16
-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中國駐裏約總領館新春招待會2025-01-16
- 新開發銀行在華發行熊貓債規模突破600億元人民幣2025-01-16
- 中國將4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