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不能從大海退回到湖泊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1-18 10:10:45 | 來源: 人民日報 |
“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當世界充滿複雜因素和不確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習近平主席首赴達沃斯,帶去了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的中國答案。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以開闊的視野、深刻的思想、務實的主張,展現了應時而為、開放包容的大國擔當,為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面對地區衝突、恐怖主義和難民潮,面對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人們不禁要問,世界到底怎麼了?經濟全球化是阿裡巴巴的山洞,還是潘多拉的盒子?習近平主席鮮明地指出,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他用“三大突出矛盾”分析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的根源,用“四個堅持”提出適應和引導經濟全球化的模式,以“四條道路”闡釋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的發展理念。字裏行間,充滿一個古老民族擁抱世界的智慧,一個發展中大國合作共贏的堅定主張。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經濟全球化同樣是一把“雙刃劍”。當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它不可避免會激化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但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它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直面問題,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才是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的正確選擇。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如何治理經濟全球化的痼疾,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只有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只有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使全球治理體系適應國際經濟格局新要求,才能為全球經濟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才能讓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的是世界經濟的深層弊病,展現的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的智慧和胸懷,為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走向,提供了一劑標本兼治的藥方。
“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是各國領導者應有的擔當,更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從來都不是平坦的大道,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我們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人民日報評論員)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