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政策在照妖鏡下現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2-09 09:51:08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聯合報》9日社論指出:為應對“一例一休”衝擊,全台灣有半數郵局原計劃取消週六的服務,但在臺當局“交通部”強力介入下,幾經折騰,各郵局均同意維持現狀。這項變化,表面上滿足了“服務民眾”的需求;深一層看,這卻也是“一例一休”的照妖鏡,反射出勞動新制的不合理、不務實。
台灣原先有140多家郵局決定取消週六的營業,無非是計算過自身成本負荷,覺得無力負擔週末過高的加班費,因此必須因應新法而作調整。但在臺當局介入指導後,中華郵政公司強行要求各郵局維持週六營業,其所需要支付的代價,是一年新增兩億元(新台幣,下同)的加班費。儘管中華郵政宣稱這筆錢將由該公司“自行吸收”,事實上,當然是由其繳庫盈餘中扣除,這筆錢也可以説全民代付。
這裡也就産生了幾個疑問:第一,鬧了半天,中華郵政必須多付出兩億元加班費的代價;然而,民眾所得到的服務不過是跟過去一樣,絲毫沒有增加。請問,這樣的高代價“改革”,算失敗還是成功?
第二,當初臺當局力推“一例一休”,説是要“造福勞工”,維護勞工的休假權益;到頭來,“交通部”卻以“服務民眾”為由,帶頭剝奪郵局員工的休假權益。然而,政府當初大唱“一例一休”的高調,更呼籲人民必須適應“服務縮水”的生活,事後卻用這樣的手法來強制郵局週六不得休假;試問,政府在“説”與“做”之間,沒有矛盾嗎?
第三,臺當局對於公營事業可以如此強行操作,不惜運用權力和資源來製造公部門“服務不輟”的假像;但是,一般被迫要自行吸收成本的民間企業,尤其是眾多中小企業乃至店家攤商,他們渴望維持原有服務的本錢在哪?當初臺當局自詡“一例一休”是“進步立法”,要求公民營企業共同成就有利勞工的工作環境,如今臺當局又下令公營企業變相退縮,試問,民營企業要如何追隨?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後,首先引發的是“物價上漲”的衝擊。當時臺當局立刻約談各類指標性業者,企圖透過“行政指導”及“行政威嚇”,來壓制漲價風潮。接下來,遍地開花的便是各行各業縮短營業、縮減服務的衝擊;對此,臺當局也只能針對公營事業展開勸説,要求他們延緩實施,以免“一例一休”的負面效應在年假後大爆發。
事實上,除了全臺郵局被要求取消週六不營業,臺當局“交通部”最近也不斷協調8家道路客運業者,要求他們暫緩調整票價。兩者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主要是在粉飾太平,希望“一例一休”決策的後遺症不要太早浮現,以免民眾難以承受,臺當局顏面受損。説穿了,事後的強力行政干預,反映的正是先前政治決策的魯莽和草率。如果在決策過程中,蔡當局俯首傾聽一下外界不同的聲音,也許就不致如此一意孤行,弄到萬眾困擾、而勞工卻未蒙其利的地步。
如果只是抱持著“消費主義”的態度,民眾對於郵局週末依舊開張服務,自可表示歡迎。但是,如果仔細追問“一例一休”修法的初衷,臺當局不僅自食其言且反覆其行,簡直是現代版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點,可以輕輕放過嗎?
進一步看,如果説郵局的開關變化是“一例一休”的“照妖鏡”,臺鐵産業工會春節“依法休假”而遭到懲處的勞工,則是蔡當局統治威權最大的“犧牲者”。蔡英文上臺後不斷向勞工示好,聲稱要為勞工爭取權益,並陸續向華航罷工空服員、道路收費員作出巨大讓步。臺鐵員工無非是受到這樣的激勵,而選擇依法休假的溫和抗爭。孰料,臺當局卻翻臉不認人,要嚴予究辦;更因為新“勞動部長”林美珠上任在即,林全為了“立威”,堅持此事無可妥協。但請想想:蔡當局口口聲聲強調照顧勞工為先;那麼,臺鐵勞工履行自己休假的權利,何過之有?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