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從0增至1900萬 共享單車引來眾多資本追捧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2-20 10:21:17 | 來源: 人民日報 |
在上海地鐵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出口,橙的、黃的、藍的各式共享單車依次排開、隨處可見。沈春琛攝(人民視覺)
這兩年,哪項互聯網創新最火?若説是“共享單車”,反對者恐怕不多。
把時針撥回到兩年前,還沒幾個中國人知道共享單車長啥樣;而如今,ofo小黃車、摩拜小紅車、優拜小綠車等各式單車卻滿大街都是。找車、解鎖、付費,手機全能搞定,隨時隨地用車還車,方便、快捷、價錢划算。種種優勢,讓共享單車在面市伊始就在城市裏迅速成長起來。有數據顯示,到去年底,我國共享單車企業已超過20家,車輛達數百萬輛,用戶總數接近1900萬人。
兩個輪子的自行車,一搭上“共享”,為何就能跑得快?共享單車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上有哪些成功基因?讓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産業發展三個維度一道來探尋分析。
一項技術創新的成功路徑
從“有樁”到“無樁”,解決了短途出行痛點,也符合低碳節能、綠色出行等政策導向
“我在北京大學上學四年間,先後丟了5輛自行車。”談起創新的起點,ofo單車創始人兼CEO戴威説,正是這樣的痛點促使他和團隊尋找一種既不必擔心丟車,又能隨時隨地用車的解決方案。
對於騎行便利的需求在城市裏其實普遍存在。此前,不少城市也都發展了公共自行車,但用車受到車樁限制、辦理手續複雜等讓使用便利度打了折。“創新,就要打破‘停車樁’這一固有的思維枷鎖。”戴威認為,只有通過將單車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實現共享、無樁,才能讓用戶體驗隨時隨地取車還車的便利。
2015年9月,ofo平臺在北大校園內誕生。用戶只要在手機APP上輸入ofo為單車加裝的車牌號,就能獲得對應的解鎖密碼,打開密碼鎖就能騎走。到達目的地上鎖付款後,平臺便記錄下當時用戶手機所處的地理定位,為下一位用車者找車提供依據。
同為“無樁”,2016年4月上線的摩拜單車則採取了為車身加裝GPS晶片的物聯網方式,這個晶片可以跟蹤位置,並計算路程和使用時間。用戶通過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後,人就與車“綁定”了,用車結束後上了鎖,系統就會自動結賬。
技術上的“無樁”,一舉打破了空間限制,使痛點不再痛。然而,這還只是創新成功的一個方面。要知道,前幾年網約車蓬勃興起之時,既帶來了新舊業態的矛盾,也遭受了秩序不夠規範的批評。與之相比,共享單車從起步時,就注意到了與城市的和諧相處。
創新要契合社會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認為,與政府倡導的低碳節能、綠色出行相一致,是共享單車快速成長的重要前提。“目前全北京自行車的存量大概在900萬—1000萬輛,共享單車做到70萬輛也就是7%的量,不會對交通造成很大壓力。”戴威分析道。
創新要儘量避免産生新“麻煩”。王曉峰舉例説,若出於純商業考慮,共享單車就沒必要作實名認證,因為程式越繁瑣,用戶增長就越慢,“但是市場調研時,有部門提出,有人亂停亂放之後得找到責任人。我們便採納了這一意見,讓用戶在註冊時提供手機、姓名、身份證號碼等真實信息。”
創新還需要政策環境的支持。共享單車數量急劇增多,也導致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用車行為頻頻出現。對此,一些城市已經積極行動起來,為創新事物營造良好環境:深圳市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門選取了一批軌道站點及常規公交站點,按照標準規範設置自行車停放區;上海市也將出臺相關意見,試圖及早解決車輛標準、區域分佈、違停處理等問題。
一種商業模式的成立邏輯
盈利的關鍵在於單車的日均訂單量和新用戶增加速度
一塊、五毛的生意,能賺錢嗎?一項技術創新要轉化為一樁能夠持續盈利的生意,歸根到底還要在商業模式上走得通。這其中,既要有對時機的把握、節奏的推敲,也要有對成本與利潤的考量。
把創新推向市場,什麼時機最合適?
有人抱怨,最初共享單車産品並不成熟,車身沉重、查找困難也屢遭“吐槽”。但在王曉峰看來,“在互聯網時代,推出一個軟硬體結合的産品,無需強調登場就得完美。産品做到七八十分,就可以推出來了。隨後在大規模使用過程中再去調整、優化、迭代。”
時機要趁早,節奏也不能太緩。
當前市面上的共享單車其實更接近於“共用”,而非“分享”,因為車輛並非個人資源,而是平臺所有。相較而言,ofo成立初的模式似乎更符合“分享”的本義——平臺上的1000多輛單車均為北大師生個人擁有、自發共享。
“不過,最初的模式缺乏標準化的複製能力,發展速度過慢。”戴威告訴記者,個人自用的單車接入平臺,顏色、標識不統一,在查找上會造成一定困難,推廣也受個人意願所限,“大量引入標準化車輛,可以一邊提高用車的便利性,一邊逐步培養大家的用車習慣。”
從成本角度來分析,除車輛的日常維修、維護和運輸需要一些人工成本之外,車輛硬體成本是共享單車企業最主要的成本所在。而在是否自産車輛上,不同企業有著不同選擇。
“我們不想生産車,而是要連接車”“作為一項公共産品,應該滿足儘量多用戶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基於這些理念,ofo為“小黃車”選中了最為大眾化的一款車型,車輛從自行車製造企業大批量採購而來。
摩拜則涉足了硬體領域。輪胎要實心、不能輕易爆胎,沒有鏈條、不用擔心掉鏈子,車身全鋁、不用擔心生銹……為使車輛更耐用,摩拜為“小紅車”提出了一系列技術要求,而這也推高了硬體成本。據悉,最早的摩拜單車成本在2000元/輛以上,換代後有所下降,但單輛仍超千元。當然,摩拜單車的維修維護等成本也較低。
而在收益一端,眼下的主要渠道是用戶租金與押金。像摩拜單車收費標準為0.5元/半小時,ofo則為1元/小時,水準相差不多。共享單車企業一般還要向註冊用戶收取99元—299元不等的押金,這部分押金也將用於財務投資以保值增值。以ofo為例,單車成本約在400元左右,日常維護運輸的成本約為車輛成本的10%—20%,使用壽命約為18個月。按這個週期來計算,只要1輛車1天能産生0.9元以上的租金收益,就能收回車輛成本。因此,企業盈利的關鍵就在於每輛單車的日均訂單量和新用戶的增加速度。
或是出於商業考慮,共享單車企業還從未向外界披露過具體的運營與財務數據。戴威告訴記者,目前ofo的車輛使用率較高、每日收益比較穩定,“去年尚未盈利,但已無限接近打平,2017年肯定會實現盈利。”而硬體成本更高的摩拜則多次表示,目前談盈利還為時尚早。
一個朝陽産業的成長前景
資金熱捧將助力未來發展,數據價值將被逐步挖掘
一年前,共享單車行業還是片風平浪靜的藍海。而過去一年,各路資金的涌入讓這片藍海泛起了紅色的波瀾。ofo共享單車與摩拜單車已分別完成C、D輪融資;優拜單車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已完成A+輪;小鳴單車已經完成B輪融資……有消息稱,到2016年下半年,行業融資額已超30億元。“2014年、2015年時,互聯網創業泡沫不小,出現了一些建立在偽需求基礎上的O2O項目。如今,資本從‘瘋狂’轉到了‘寒冬’,把泡沫擠掉了,但不會影響到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戴威表示。
有技術助力、有需求支撐、有資本熱捧,共享單車行業仍有想像空間。
數據有望挖得更深。
“所有摩拜單車上都有一把智慧鎖,這能夠幫助我們將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去優化運營效率,同時更好地與用戶溝通。”王曉峰告訴記者,摩拜將通過對沉澱下來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來判斷城市某個區域在某個時段的最優車輛配給規模,以實現單車投放的動態平衡,“我們還在很早的監測分析階段,但是有先天優勢的。”
腳步可以走得更遠。
“中國的互聯網進程已經非常領先了,我們把當前的模式複製到印度、土耳其等地,也很容易獲得資本認可。”戴威表示。去年12月,ofo對外宣佈進軍北美和歐洲市場。眼下,來自中國的“小黃車”已經漂洋過海,出現在了美國矽谷的街頭。
“出海幾乎是每一個企業的夢想。”王曉峰認為,到海外發展,要全面了解當地法律法規,還要適應語言、導航、支付手段等用戶行為習慣,進而評估制定出最精細、高效、方便的方案,“對於‘走出去’,摩拜還在計劃階段。”
共享精神還能發揮得更極致。
“ofo的遠期目標仍是希望用戶分享車輛。”戴威堅信,等單車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市民的分享意識會大幅提高,也許一兩千萬單車就能撬動超過一億輛存量自行車加入分享行列,“期待到那時,街上任何一輛自行車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打開使用。”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