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三週年 “文明交流互鑒”成國際共識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3-28 09:45:55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資料圖: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3年前,也就是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併發表了重要演講。對於這次訪問和演講的分量,中外媒體用“第一次”“新文明觀”“里程碑”等詞彙概括: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第一次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關於文明交流互鑒的新文明觀,開創了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新篇章,是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係史上的里程碑。
人類文明進步重要動力
那場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指出,“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這一理念,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宗旨高度契合。
近年,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認為,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將對教科文組織産生深遠影響,是給教科文組織成立70週年的最好禮物。2017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文明交流互鑒是重要內涵。“文明交流互鑒”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從思想到踐行
習近平主席不僅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提出者,更是這一思想的踐行者。
3月16日,他和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閉幕式。為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為赴法舉辦的“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題寫序言,並共同擔任監護人。這兩件事,是一個縮影。每逢出訪或國內外事活動,習近平主席常會用署名文章、演講、活動、文件等方式關照“文明交流互鑒”這一話題,已近乎成為外事活動“標配”。
這一思想,對中國各項工作,對中外交流,産生直接影響。
“恰逢今天(2017年3月27日),‘秦漢文明’文物展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他看來,習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為進一步做好中外文化遺産交流合作與文明交流互鑒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相關領域,中國頗有收穫。近年,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援外文物保護工程和涉外聯合考古,成為文化領域“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收穫。一個標誌性成果是,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豐富了和平發展思想體系
近年來,許多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國際人士,對習近平主席“文明交流互鑒”“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和“一帶一路”倡議,表達了高度贊同。
博科娃在2015年8月為中國《文明》雜誌特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所寫序言中寫到:“中國領導人的遠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使命不謀而合,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應該通過教育、文化、科學、交流和信息等‘軟實力’攜手共進,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與世界的和平發展。”
《文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長期關注“文明交流互鑒”這一話題。在他看來,習近平主席倡導文明交流互鑒的思想,是用東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相融合的願景,豐富和發展了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思想體系,徹底超越和改變了西方一些人長期鼓吹的冷戰話語、意識形態劃線和選邊站思維的舊模式。(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陳振凱)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