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減法施政” 台灣明天堪慮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4-06 14:55:0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觀光局”日前表示,從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陸客來臺人數與同期相比減少112萬餘人次。可能是擔心陸客大量減少造成影響臺當局形象,“觀光局”隨後指出,同一時期非陸客來臺旅客人次增加106萬餘人次。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此舉似乎在暗示陸客減少人數已大致由非陸客旅客補足。這就是典型的只知減法不會加法的思維,若是陸客沒減少,非陸客旅客又增加不是更好嗎?
文章説,陸客來臺大量減少造成台灣觀光相關産業收益減少558億余元,非陸客來臺旅客則增加新台幣428億元觀光外匯收入,相較之下,觀光産業收益減少130億元。此數字並非小數目,可以看出只會減法不懂加法的禍害了嗎?
同樣地情況也發生在民進黨當局在處理不當黨産的問題上,只看到過去特殊歷史背景下,政黨或附屬組織的不當得利,卻未看到其所創造的産值與貢獻,以致于缺乏公正評價。
民進黨當局在處理年金改革議題時,亦何嘗不是如此。為了解決退撫基金的缺口問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增加各種退撫基金的投資收益,或當局應如何補足連年未足額撥補退休撫恤基金最低收益之差額,反而採取違反信賴保護原則去砍退休人員法定退休金的作法。不僅如此,面對抗議時還表示“愈抗議砍愈兇”,只知減法不知加法的禍害又加一樁。
“一例一休”的修正案更是如此,只知要硬性減少勞工的工時,以強迫勞工休假,而不知該創造勞工願意休假的誘因與環境,實在難以克竟其功。當勞工的薪資只夠生活所需,自然沒有休假的誘因。偏偏在“一例一休”後,勞工想要加班以增加收入的機會都消失了,又怎會不對該制度有所抱怨呢?只知減法而不懂加法的禍害還不明顯嗎?
文章最後説,減法與加法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分食一張餅”,後者是“把餅做大”。政府若是無法把餅做大只想分現有的餅,就容易造成工總理事長所説的“爭餅屑”困境。若是臺當局持續只用減少而不用加法來施政,台灣的明天著實令人堪慮!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