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習特會”難道沒有前提嗎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4-11 09:43:3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1日發表評論説,“習特會”顯然沒有把台灣問題作為主要議題,台灣的蔡英文當局因而相當滿意,然而實際上,“一個中國”卻是習特會及中美關係的前提,這才是蔡當局處理國際事務及兩岸關係所不能回避的現實。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在特朗普曾經質疑“一中”政策後,如果不是他于2月間在電話中重新向習近平確認美國歷來的“一中”政策,那麼中美關係如何走得下去,是十分令人疑慮的,對美國自己也不利。
台灣應該注意,如果不是習特會前,美國多次重申“一中”政策,那麼習特會就不會如此順利。這和此前習近平特朗普互通電話不能少掉一中政策,是一樣的道理。換句話説,3月間美國國務卿訪問北京時,重申“一中”政策,以及本月6日習特會前夕,美國國務院與白宮國安會分別重申“一中”政策,構成了習特會的前提。
其實,中美兩個大國之間關係的基礎,就是“一個中國”。如果失去這個基礎,雙方連邦交都成問題,更不用説兩國元首友好會談。如今,既然這個基礎已多次獲得特朗普政府確認,習特會也就不必以之作為主要議題,而留待未來在雙方多項對話中再去申論。習特會後,美國國務院又再重申“一中”政策。如此密集地重申,顯示特朗普政府已非常清楚“一個中國”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而在這些表態中,美方均未提及對台灣的六項保證,這才是蔡當局應該注意的。
習近平去年兩度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談話時,提出了大陸對“遏制台獨”的顯明立場。由於大陸評估今年兩岸關係趨向“複雜嚴峻”、而蔡英文當局又以低姿態向“台獨”前進,所以習近平不可能不在與特朗普見面時,向這位美國新總統強調大陸的立場。
台灣的保平安之道,在於自行改善兩岸關係。蔡當局固然對此多所表示,卻稱不應“預設前提”。證諸連中美兩大國都以“一個中國”為維持和發展雙邊關係的前提,台灣又何能回避“一個中國”而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唯有務實地提出政策,進而和大陸求同存異,才能共同推進臺海局勢和平穩定,否則只會持續對臺不利。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致賀信2025-07-10
- 國臺辦:無論民進黨當局搞多少“演練”,都改變不了“台獨”必然失敗的下場2025-07-10
- 月球樣品又有新發現!嫦娥六號揭示月背演化密碼2025-07-10
-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塞爾維亞舉行2025-07-10
- 202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技能邀請賽在滬舉行2025-07-10
- “跨越那一灣海峽,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2025兩岸青年峰會在京舉辦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