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公義”年金改革 將瓦解台灣社會價值、結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4-20 10:08:2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聯合報》4月20日發表評論説,如果改革目標是公義的,那麼改革的基礎與手段也必須是公義的。用毀人名譽的方式來改革,對社會沒有什麼好處。
台灣的年金改革也是如此。不合時宜的部分自然要改。大多數軍公教都願意支持改革,最近筆者問身邊的教師朋友,每一位都同意改革是必要的,並説當他們想到年輕人薪水這麼低,拿較高的薪水有罪惡感。老實説,年輕人的薪水不會因為老師的待遇降低而變得更好。更可能的是,老師的待遇變差,是人才就不會來當老師。年輕人的受教權受傷害,反而看不到未來。
臺當局難道預想不到社會結構的變化?尤其臺當局採取的年金改革手段,對軍公教名譽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些言論與影響對社會是全面性的破壞。臺當局正在用年金改革和其他的手段重新塑造這個台灣社會。
任何改革的背後,都有其標榜的價值和潛藏的意識形態,也有想要揚棄的思維與制度,這些都會對社會帶來價值、文化與社會結構的衝擊。主導者原本應該對改革有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評估,在推行上應減緩衝擊。然而,臺當局反其道而行,對特定族群作負面評價,忽視各個職業的差異,以齊頭式的平等,作為一切準繩。如此行徑,助長社會衝突,增加改革困難。
熱鬧的年金改革會議,總讓人想起《笑傲江湖》裏的一幕,君子劍岳不群開放繪有絕招的後壁山洞,供人觀看,各派精英蜂擁而至。而臺當局召開年金改革會議,讓各行代表前來陳述意見。在後山封閉的黑洞裏,各方人馬互相殘殺;而年金精算報告不見天日,各行各業互不了解的情況下,任由各界人士舌戰結怨。軍公教終於被成功塑造成自私自利、阻礙台灣前進的對象。
台灣年金改革迄今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宣稱找到年金崩盤的罪魁禍首。在街談巷議中,不少民眾認為,在街頭抗議年改的軍公教,都是死守自身利益之人。
看看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這個場景我們並不陌生。在競技場裏,掌權者不吝炫耀權力,以屠殺異類戲碼,取悅娛樂選民。如今在年金改革上,執政掌權之人,舉著“正義”的旗幟,挾著話語權的優勢,攻擊假想敵,贏得場邊大眾選民的歡呼,以此鞏固政權。
文章最後説,我們懷疑,臺當局對於社會沒有基本認知;他們對軍公教與勞工不知如何區分;他們執著于年金的數字,卻看不到數字背後整個社會的結構與運作;他們不知道,這樣打壓軍公教到底會不會造成臺當局人才外流,還有社會結構的變化;他們也可以任意毀棄他們從前所定的約;還有他們的語言暴力,在社會上做了最壞的示範。在臺當局年金改革中,我們找不到專業、藍圖、願景、信用和品格。他們真以為,將賬面上的赤字改得漂亮一點,就完成了改革大業?
軍公教年金裏包含的是:臺當局對於教育的承諾、對於行政效率的保證、捍衛人民安全的決心,還有臺當局對未來發展的整體策略。臺當局把年金改革當成市場裏的叫賣,用錢著眼,來推動所謂“公義的”年金改革。公平與正義,多少惡行假汝之名而行!
新聞推薦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
- 《哪吒2》延長上映至3月30日 網友:期待吒兒再創紀錄2025-02-20
- 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2025-02-20
- 謀“獨”賣臺無底線!賴清德當局為討好特朗普擬再交百億美元“保護費”2025-02-20
- 賞花去!開啟一場與“春日經濟”的“雙向奔赴”2025-02-20
- 更大力度!中國穩外資20條發佈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