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之第六講:

 

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汪毅夫

 

1.《台灣軍備圖(1664)》:人名多於地名的地圖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台灣軍備圖(1664)》

 

據台灣學界友人介紹,本圖題為《明永歷十八年台灣軍備圖》。明永歷十八年相當於清康熙三年,西元1664年。

 

一般而言,地圖上必有地名而不必有人名。本圖有地名、亦有人名,並且人名居然多於地名。

 

本圖于地名“北線”注曰:“此地名北線,偽搭草屋數間,設官把守,並盤詰往來船隻。小炮臺”;又于“熱蘭遮城” 注曰:“此城有三層。砲。堅固。台灣改名安平鎮。賊世子鄭經在內。偽護衛鎮魏騰、黃延並管烏鬼”。

 

陳孔立主編《台灣史綱》(九洲圖書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82頁記:“1662年1月25日,鄭軍從東(大員市鎮)、南(鳳梨園)、北(北線尾)三個方向猛烈炮轟熱蘭遮及其週邊工事烏特利支堡(Utrecht)”,這裡提及北線和熱蘭遮。

 

江日升《台灣外志》(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9月版)第136頁記鄭成功“留勇、侍衛二旅以守安平鎮、承天二處”,承天即承天府。本圖記承天一處官員“偽府尹翁天佑帶管操海軍門,偽總制水陸兼理五軍洪旭,偽國師盧若騰明季進士,偽參軍陳大舍兼六察,偽侍衛馮二舍,偽勇衛黃安,偽左武衛林凰,偽總聯絡民社土番洪大舍即洪旭之子”。這裡所記“舍”是對男性的一種尊稱,相當於“少爺”,例如“陳大舍”是對明鄭參軍陳永華的尊稱;所記“偽府尹翁天佑”是明鄭承天府末任府尹,其前三任分別為楊朝棟、鄭省英和顧礽。翁天佑的任期為明永歷十八年(1664)三月至八月;所記“偽國師盧若騰”逝世于明永歷十八年(1664)三月。

 

從翁天佑任期始於明永歷十八年三月,盧若騰逝世于同年三月推斷,本圖的製作年月是明永歷十八年(1664)三月也。

 

本圖所記魏騰、黃廷、翁天佑、洪旭、盧若騰、陳大舍、馮二舍、黃安、林凰、洪大舍等人的官名,足資明鄭職官志研究之參考也。

 

本圖所記各“土番”之名及分佈之地亦頗可注意。如“偽護衛鎮魏騰、黃廷並兼管烏鬼”,“烏鬼”是否指“烏鬼番”即台灣歷史上的“矮黑人”(又稱“小黑人”)?

 

本圖稱明鄭為“賊”、為“偽”,顯係媚清的作品。看來,這幅地圖是向清之官府告密、告發明鄭軍備情況的材料。

 

2.從地圖看台灣的第一條鐵路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台北縣全圖》

 

從“台灣總督府製圖部”明治二十九年(1896)三月三十日印行的《台北縣全圖》可以看到台灣的第一條鐵路。

 

陳孔立主編《台灣史綱》第304頁記:“1887年6月,著于興建鐵路,台北至基隆段1891年竣工,計28.6公里;台北至新竹段1893年竣工,計78.1公里。1893年竣工”。台灣的第一條鐵路,從基隆到台北再到新竹,全長106.7公里,共用銀1295960兩。這是全國最早一批自建的鐵路,是自行集資、自行籌辦、自行控制全部權益的第一條鐵路。

 

台灣建成第一條鐵路,是台灣近代化的産物、也是實現台灣近代化的一個標誌。

 

台灣的近代化進程始於1874年,“沈葆楨是台灣近代化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丁日昌提出全面具體的發展計劃並積極落實,而劉銘傳則是台灣近代化的實干家和集大成者。”短短的幾年間,台灣一躍成為實現近代化的先進省份。

 

日人據臺以後,“日吏不如清官(清國官員)”、“追懷劉壯肅”(“壯肅”是劉銘傳的謚號)成為台灣人民的一種思潮、一種抗日的思潮。例如,1896年台灣詩人洪棄生在《代日儒答清官、日官利害》一文裏,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對清國歷代賢良官員的懷念和對日本貪官污吏的不滿。又如,1911年4月2日,台中棟社詩會以“追懷劉壯肅”為題,與會社友28人、來賓12人(包括梁啟超)各以此為題賦詩,追懷劉銘傳。

 

台灣民諺“尾省出賢人”(台灣于1885年建省,當年是最後建省的省份)紀念的也是劉銘傳。台灣説唱文學“歌仔”作品《台灣民主歌》歌頌劉銘傳和台灣的第一條鐵路:“造出火車先出來”、“新造火車行鐵枝”、“欽差設計想計致致”等。謝雲聲編《台灣情歌集》(1927)也收有談及“欽差”即劉銘傳造橋建鐵路的民歌,如“欽差造橋在新莊”、“欽差造橋真是賢”、“欽差造橋真是通,要造鐵橋到完工”。

 

3.臺拓及其製作的台灣地圖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事業分佈圖》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台灣全圖》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簡稱臺拓)同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一樣,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和情報刺探的官商機構。

 

1936年,日本頒布《臺拓株式會社設立法案》(法律43號),同年又頒布《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施行令》(敇令228號)。

 

據王會均《南海諸島史料綜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4年7月版),台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于昭和八年(1933)編印有《東沙島西沙島新南群島調查書》,據此則臺拓在1933年已有情報刺探活動的報告。

 

據同書,臺拓出有《大南洋事業分佈圖》,未著出版事項,包括出版年月。

 

我曾見臺拓1939年八月出品的地圖(高倣複製件)兩種。

 

其一為《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及關係會社事業分佈圖》,另一為《台灣全圖(1939年台灣五州三廳郡街圖)》。

 

我注意到,這兩種地圖將我南沙群島改稱為“新南群島”,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事業分佈圖》註明“新南群島”屬於“高雄州高雄郡”的海域,也是其關係會社拓洋水産的“前進根據地”(即水産企業的上游生産基地);《台灣全圖》亦註明“新南群島”為“高雄州高雄郡”的海域。這至少可以説明日本帝國主義在1939年認定南沙群島不屬於菲律賓,也不屬於當年尚佔領菲律賓的美國。

 

4.《釣魚臺列嶼圖》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第六講:台灣老地圖裏的故事(二)

 

《釣魚臺列嶼圖》

 

1972年,沙學浚教授在台灣《學粹》第十四卷第二期《釣魚臺是中國領土專號》上發表《釣魚臺屬中國不屬琉球之史地根據》,隨文發表《釣魚臺列嶼位置圖》、《釣魚臺列嶼略圖》、《衝南岩》、《衝北岩》、《釣魚臺》、《飛瀨》、《北.南小島》、《赤尾嶼》、《黃尾嶼》等9種沙學浚教授測繪的地圖。

 

這裡向各位展示的《釣魚臺列嶼圖》也是沙學浚教授當年測繪的地圖。

 

沙學浚(1907—1998),江蘇泰州人。早年留學德、法,專攻地理、地圖學。曾任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香港聯合書院、新加坡南洋大學、台灣大學、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1998年2月16日逝世于美國紐約。

 

沙學浚教授是中國政治地理學之理論先驅,在政治地理、歷史地理、區域地理等領域均有很高的建樹。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之會議大廳懸挂有沙學浚教授的《釣魚臺列嶼圖》,本會同人以此紀念愛國學者沙學浚。

 

為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做過有益工作的人,歷史和人民都會記住他。

 

據我聞見所及,最近受聘為台灣東吳大學教授的馬英九先生著有3種有關釣魚臺的學術著作:

 

1.Trouble over oily waters:Legal Prlblems of seabed Boundari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1980;2.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1986;3.釣魚臺列嶼主權與爭議—回顧與展望,1996。

 

歷史和人民也會記住馬英九先生做過的有益的工作。

 

附帶言之,閩臺海上的很多島嶼是閩臺漁民命名的。在英國人繪製的地圖《The Empire of China with its Principal Dirisions,London,1790》和《New Map of China,London:G.F.Cruchley,1858》,釣魚臺之名為Hao-yu-su和Tia-yu-su,這是閩臺漁民用閩南語給釣魚臺起的老名字。Hao-yu-su,音譯“好魚須”,即葫魚須,撈魚嶼也;Tia-yu-su,音譯為“低牙吾蘇”,即掠魚須,抓魚嶼也。釣魚臺附近海域乃我國漁民之傳統漁場,閩臺漁民給釣魚臺起的老名字即其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