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總統派重量級親信來華 除了薩德還有仨任務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5-18 10:51:50 | 來源: 海外網 |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韓國總統文在寅特使、韓國國會議員、前總理李海瓚將於18日至20日對中國進行訪問。 圖源:南寧晚報
韓國日前公佈,派往中國的特使為前總理李海瓚。據報道,李海瓚訪華期間計劃與中方人士就“薩德”問題和朝鮮半島事務交換意見。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特意與韓國代表團會面。此次韓國特使訪華的時間正值文在寅當選韓國新總統一週的時間,雙方會達成什麼樣的成果?對韓國來説,上、中、下策分別是什麼?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先生撰文分析上述問題。
----------------------------------
韓國赴華特使團李海瓚一行將於5月18日到達北京,就中韓間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商討。從特使團的成員來看,其組成可謂“匠心獨運”:重量級親信兼“知華派”、中國問題專家、經濟專家、軍事專家。團員構成所指向的內涵也不言自明:李海瓚這一重量級政治元老自然要負責扭轉受損的中韓關係,向中國傳達明確的回暖信號、提出解決薩德問題的出路、解決中韓間的經貿遲滯現象,則是各位成員的任務。在這一獨特的安排下,具體會談結果如何雖然尚不得而知,但韓國特使團表現出來的誠意與回暖中韓關係的決心卻躍然紙上。
中韓關係回暖的決心不僅要表現在訪問的組成與誠意的表現上,更具有指標意義的是薩德問題的妥善解決。薩德在韓國大選前的強行突擊加速部署已經使這一問題成為橫亙在中韓之間的“堰塞湖”,不但打破了東北亞的戰略平衡,更是對韓國國內政治造成了嚴重衝擊,也進一步推高了朝鮮半島衝突的惡性循環,造成了相當一段時間內韓國被忽視(Korea passing)的後果。文在寅和共同民主黨在競選時就要求“暫停部署”“留給新政府解決”。文在寅的當選與向中國派出特使的做法,表明文在寅確實看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與解決的緊迫性。在目前的形勢下,如果中韓兩國就薩德問題能夠探討出多贏的方案,對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的貢獻將會大有裨益。
對於文在寅來講,薩德部署並非單純的中韓關係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平衡中美、中韓、美韓關係,以及韓國內部政治生態重新整備的重要節點,當然要考驗文在寅政府的政治智慧。對於文在寅政府而言,薩德問題最好的結局是回歸到2016年7月之前“呼之欲出而似落未落”的狀態,韓國將擁有對華、對美、對朝的最大籌碼,最為接近文在寅政府提出的“確保朝鮮半島事務主導權”這一外交目標,而不會造成美國“勒索”、中國憤怒的結果。當然,這一最優選擇也面臨著最多的國際、國內現實問題。而作為次優選擇,也是較為現實的方案,文在寅政府如果將薩德部署這一暗箱操作的結果重新納入國會審議,最終在議程上導致薩德部署問題無果而終。但是,這一方案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現在就納入表決,將可能面臨國會內部在野黨的全力阻擊,導致部署成為定局,那薩德問題的彈性將完全失去。另一種次優方案,則是一種一攬子方案,即韓國購入薩德,但減少韓美同盟防衛費份額,在與中國有可信賴的相互保證、不與美日導彈防禦系統聯網的情況下,將薩德轉變成為真正的單純防衛用途。然而,如果延續上任政府的方針,繼續突破性部署薩德,在毫無對策的情況下,一方面開罪中國,導致中韓關係繼續僵持,一方面又必須給美國支付10億美元的薩德費用,並在防衛費分擔上、對美軍購等問題上繼續讓步,韓國將更嚴重地被“忽略”,這將是韓國外交的最大噩夢與潰敗,也是最壞的選項。
值得慶倖的是,韓國目前邁出的外交步伐方向上不是“最壞選項”。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習主席與韓國代表團會晤,這也是中韓兩國高層繼賀電、首腦通話後的第三次外交溝通,中韓關係已經感知到徐徐春風。習近平主席同文在寅總統的通話,以及李海瓚總理為團長的特使團到來,更讓人感受到中韓雙方“其言真、其志誠、其行堅”。在東北亞局勢如此變幻的形勢下,雙方的真誠舉動必將“春風化雨”,落在實處,成為維護朝鮮半島穩定的堅定力量。
目前,文在寅政府誕生僅僅一週時間,文在寅本人的身份也由挑戰總統大位到成為總統,“戰”與“治”的差異性必將伴隨相當的適應期。韓國國內政治的生態並不樂觀,遭受挫敗的在野黨為“馴服”文在寅、給共同民主黨施以顏色,肯定會在閣僚任命、法案等問題上對文在寅政府和共同民主黨形成嚴重擎肘;朝鮮半島國際政治也是險象環生,朝核問題、南北關係、韓美關係、韓日關係都是熾熱的外交“山芋”。在此情形下,中韓兩國也應牢記樸槿惠時代“過度承諾”“過度期待”等情緒外交的深刻教訓,將美好的期待轉化成切實的行動,換位思考,將對方的疑慮真正放在心上。“薩德問題”的解決過程將成為重塑中韓關係的一個切入點,也是中韓兩國嘗試解決錯綜複雜的朝鮮半島問題做出的途徑試探。正如韓國諺語所講,“雨過天晴地基更牢”,解開“薩德難題”的中韓關係將會更紮實、更穩固。
(鄭繼永,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