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一帶一路”是對絲路精神的高度昇華

“一帶一路”以造福全人類,建設人類共同美好家園為宗旨。它植根于絲綢之路歷史土壤,又是對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的高度昇華。具體而言:

 

就目標動機而言,實現了從“私”到“公”的昇華。古絲綢之路的根本動機是“私”。雖然其最終結果實現了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但原動力來自資源自然稟賦的差異,其根本目的是互通有無、獲取利益。當然,也有不同文明之間的欣賞與交流。但其動力主要源自獲取一己一域之私利。“一帶一路”的根本動機是“公”。其主要宗旨是,為了應對全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的各類挑戰,是為了消弭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最終通過建設全人類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實現共建共享、和諧共存,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就實踐主體而言,實現了從“寡”到“眾”的昇華。古絲綢之路的實踐主體為“寡”,是少數人。雖然其開通、暢通背後離不開國家強力支撐,但主要靠單獨的駝隊、船隊等個人實現。在當時的環境是,各商隊基本呈現自生自滅狀態,幾乎談不上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合作。“一帶一路”的實踐主體是“眾”,其推動主體雖仍離不開單獨個體,但有全球性合作。它基於中國與各參與國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相互尊重,共商共建而成。目前,它已初步實現國家政策對接,有各國政策作支撐;實現民心相通,各國有深厚民意作基礎;實現設施聯通,有全球範圍的基礎設施網絡;實現資金融通與貿易暢通,有經濟全球化為基礎。

 

就參與地區而言,實現了從“狹”到“廣”的昇華。古絲綢之路覆蓋範圍“狹”。雖其網絡龐大,但有很大局限性。陸路主要限于歐亞大陸、海路可從中國到非洲東海岸,參與者主要集中沿途國家,受惠階層主要限于上層社會。“一帶一路”覆蓋範圍“廣”,它覆蓋東西兩半球,參與的既有最發達國家,也有仍處於動蕩的國家,還有全球性國際組織;受惠者既有社會上層,也有普羅大眾,甚至包括正深受戰亂動蕩之苦者。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參與代表來自美、日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真正做到國家不分大小,階層不分貧富。

 

最後需指出的是,“一帶一路”相對絲綢之路還將實現“斷”與“續”的昇華。古代絲綢之路表現為“斷”,受限于其“私”、“狹”、“個”等基本特質,和時興,戰時衰,是一條斷斷續續的人類文明溝通之道。“一帶一路”表現為“續”,必將是條永續之路。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國政府的積極參與,全球民意的積極響應,為這條道路提供了強大動力與永續保證。同時,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快速進步,又將古絲綢之路的許多不可能變成了現實可能。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將成為全人類重要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溝通交流的永恒之路。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昇華,它使過去不同文明之間的“自發”交流,昇華到當前不同文明之間的“自覺”交流。這種從“自發”到“自覺”的昇華,必將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永恒的活力。(作者:黨朝勝,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