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旗袍設計師徐蓉蓉:堅持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旗袍的設計中

海峽飛虹(記者 王紅嶺):旗袍是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上世紀80年代,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日前,旗袍設計師徐蓉蓉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傳統文化元素可以通過旗袍展現出來,讓海內外觀眾在感受旗袍魅力的同時,了解中國文化。

 

2009年,徐蓉蓉辭掉了穩定的工作,開始準備旗袍設計工作,2年後,徐蓉蓉正式踏入旗袍設計行業,6年來,她設計了20多件旗袍作品了,旗袍設計涵蓋山水、書法、仕女、詩詞等中國文化元素。現在徐蓉蓉是賁帛設計師,她説,自己的作品並不算多,屬於慢工出細活型的,“我是屬於那種慢工出細活的,我最長(設計)的一件作品是10個多月,像那件‘四大美女’旗袍,因為前期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考證,因為四大美女都是不同朝代的人,她們的服飾、發飾、髮型、配飾,包括一些玉佩,身上的飄帶,服裝的款式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就是儘量考證,不要出大的偏差,一個是她們各自的神態、服飾,還有就是人物的設定和要表現出的人物形像是一致的,另外,整體的設計還要有一致性,就是四大美女要相互呼應,所以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很長。”

 

徐蓉蓉所説的“四大美女”旗袍來自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旗袍上的四大美女從發飾到服裝的配色及款式都經過精心設計。美紫女士是一位旗袍模特,她穿著徐蓉蓉設計的《四大美女》旗袍走完秀後表示,“這件旗袍和別的旗袍的不同之處,我覺得是它有文化的內涵,設計的理念是以文化為主調,像我這件綠色的旗袍,她把我們中國的四大美女結合在一起,從正面、側面、反面,前前後後吧,都能把古典的美,古代的美和現代的美都能結合在一起。”

 

此外,由徐蓉蓉設計的《射雕》旗袍、《天下白》旗袍和《一行白鷺上青天》旗袍受到了很多旗袍愛好者的歡迎。《射雕》旗袍是以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學為設計靈感。《天下白》旗袍是雞年生肖旗袍,寓意天雞報曉,一鳴驚人,這也是徐蓉蓉設計的第四件生肖旗袍。《一行白鷺上青天》旗袍將中國古詩詞和山水畫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旗袍模特通靈草女士特別喜歡《一行白鷺上青天》旗袍,她説,“我覺得她的旗袍設計是有主題在裏面,每件旗袍都有自己的內涵,有故事的那種感覺,穿上她的旗袍感覺就像穿上了一首詩,走起來呢,覺得自己是走在一個意境中,所以也特別容易入境,表現起來自己也覺得特別自信。”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旗袍也逐漸走向世界秀場,一年一度的戛納電影節期間,越來越多的中外演藝明星會選擇穿著旗袍走紅毯。徐蓉蓉表示,這些國內外明星穿的旗袍很多都是國外設計師設計的。徐蓉蓉表示,“一方面是我們的設計師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並不比外國設計師高多少,外國設計師在用我們的中式元素,實際上,我們中國的設計師也在用中式元素,而(中國設計師)不能從整體上去把握;再一個呢,在這種大膽性和先鋒性上,我們中國設計師又不如外國設計師,甚至一些抄襲模倣之風都是很盛行的,如果一直是在追隨著別人的腳步,一直是在模倣的話,那就更談不上超越了,所以整體來説,中國設計師的設計水準還是和國外的設計師有一定的差距的,即使是在中國風這一塊。”

 

不過,徐蓉蓉介紹,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旗袍設計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認知的提升,人們會越來越珍視博物館裏留存的精品,也會越來越認同手工的意義。她説:“博物館裏能留存下來的,全都是工匠留下來的精品,如果是機織的,或者是大批量的生産,它絕不會能夠達到成為人類的記憶需要去留存的地步,比如這個旗袍的盤扣,每一對盤扣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盤出來,這就是手工和機器的區別,所以我也不斷地在做旗袍的文化推廣這一塊,去普及,認知,讓大家了解到,好,好在哪兒?美,美在哪兒?和一些不是那麼能展現我們文化深度和廣度的東西它的區別在哪兒,經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和推廣,我覺得大家的認知會越來越好的。”

 

目前,徐蓉蓉正在設計一款融入中國書法元素的旗袍,為了更好地設計這款旗袍,她不僅拜訪了中國的書法大家,自己也每天堅持練習書法,她表示,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地領悟中國書法的魅力,才能將這些文化元素更好地通過旗袍展現出來。“最近馬上要推出的是一件書法元素的旗袍,書法相當於我們中國的軟實力,我如果設計書法旗袍的話,還是會請咱們國家有一定知名度的書法家把一些詩寫出來,特定的詞句繡在旗袍上面,做出這種書法元素的旗袍,書法旁邊還會配著和詩意相搭配的花鳥等,整體的感覺有點兒類似中國書畫的那個設計。”

 

徐蓉蓉表示,未來會繼續堅持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旗袍設計中,讓更多的人在欣賞旗袍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我希望設計能涵蓋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像山水、詩詞、書法、侍女,甚至包括我們常見的一些題材,龍鳳、花鳥等各種題材都可以成為旗袍的設計元素。實際上這些文化就在我們中國人心中,不管是山水、花鳥也好,書法也好,我們看到美的,我們心裏會有一種激動,會有共鳴的,所以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一個動力,就是真的做出美的、好的,甚至是復興我們傳統的面料、工藝、配色和紋飾的這些東西,我們中國人會喜歡的,因為我們體內流動著這個基因,有這個血液,會有這個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