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過去,我們的散貨運輸路上得用十三四天,現在有了往返的中歐班列,十天就到了,真是方便快捷,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七蘇木(中歐班列)物流園區副總經理馬成宇説。近日,首趟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至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中歐班列順利抵達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七蘇木中歐班列樞紐基地,標誌著內蒙古首次實現中歐班列重載返程、有來有往。

 

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首趟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至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中歐班列。(張鵬攝)

 

內蒙古橫跨“三北”,外接俄蒙,內連八省區,東西長2400多公里,是京津冀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腹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18個對外開放口岸,其中滿洲裏和二連浩特是我國面向俄羅斯和蒙古國的最大陸路口岸。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殷切囑託,內蒙古積極先行先試,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上的內蒙古,站在了全面開放新的起點上。

 

加強頂層設計、逐步提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俄蒙合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盛夏時節,草原青城呼和浩特市喜迎八方賓客——2016年7月,首屆中俄蒙三國旅遊部長會議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開幕。來自俄羅斯、蒙古國駐華使館代表,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遊聯盟成員及新增觀察員單位,中國與俄、蒙旅遊合作重點省、區、市,中俄蒙知名旅遊專家學者等參會。

 

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首屆中俄蒙三國旅遊部長會議現場。(富麗娟 攝)

 

會議期間,中俄蒙三國旅遊部長聚焦區域合作,共同簽署了《首屆中俄蒙三國旅遊部長會議諒解備忘錄》,並共同發表《首屆中俄蒙三國旅遊部長會議聯合宣言》。

 

據統計,2016年內蒙古本地産品對俄進出口貿易總額27.73美元,對蒙進出口總額28.07億元。全年入境旅遊達178萬人次,入境旅遊創匯11.39億元,同比增長35.14%。

 

在內蒙古電網圖上,7條輸電通道向蒙古國南部地區蜿蜒伸展——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合作成果的不斷深化,內蒙古電力公司積極推進跨境電力輸送,拓展電力出口業務,搭建起多條向蒙古國供電的通道。截至目前,蒙西電網共有7條供電通道通過6個口岸向蒙古國南部地區供電,包括1條220千伏通道、2條35千伏通道、4條10千伏通道,主要滿足奧尤陶勒蓋銅金礦項目和珠恩嘎達布其、二連浩特、滿都拉、甘其毛都、策克等邊境口岸供電需求。

 

除經貿旅遊合作進一步加深外,內蒙古與俄蒙互聯互通水準也在逐漸提高,通關條件進一步改善,合作平臺建設初具規模。

 

2016年5月,策克——西伯庫倫(蒙古國西伯庫倫口岸位於策克口岸北面離國門一公里之處,也是蒙古國唯一和我國的策克口岸對應的雙邊性開放口岸)首條標準軌距跨境鐵路開工建設,珠恩嘎達布其——畢齊格圖(珠恩嘎達布其口岸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嘎達布其鎮境內,與蒙古國蘇赫巴托省畢其格圖口岸相對應)鐵路口岸過境點已確定,濱州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主體工程,二連浩特——錫林浩特鐵路竣工停車。

 

內蒙古找準與俄蒙合作的利益共同點和交匯點,加快構建互利共贏的利益分配格局,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同俄羅斯、蒙古國合作機制實施方案》、《建設向北開放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産業發展規劃》以及《深化同俄蒙經貿合作和人文交往的意見》。通過政策落實,內蒙古同俄蒙合作水準不斷提高,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內蒙古對俄、對蒙進出口貿易額實現年均兩位數高增長。

 

2016年歲末年終,滿洲裏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據了解,滿洲裏綜合保稅區是內蒙古首家綜合保稅區,也是全國第46家獲批的綜合保稅區,于2015年3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規劃區域面積1.44平方公里。

 

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滿洲裏綜合保稅區。(張鵬 攝)

 

“它的獲批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直至封關運營,是自治區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是探索建立中俄蒙歐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突破口,是中俄蒙歐經貿合作向高層次過渡的有效載體和平臺。目前,滿洲裏綜合保稅區已經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拉動作用強、符合市場導向的優質項目落戶。”滿洲裏海關綜合保稅區負責人張福友説。

 

出境中歐班列佔全國近六成,內蒙古已成為中歐班列入境黃金樞紐

 

千年之前,一列列駝隊踏上了茶馬古道,奏響一路清脆的駝鈴;千年之後,一列列火車聯通了亞歐諸國,譜寫著經濟合作的新篇章。

 

如今,我國正在加快推進中歐班列國際物流品牌建設,將二連浩特口岸確定為中歐班列通道的唯一齣境口岸。隨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加快推進,國內多個省市開通了直達歐洲的鐵路貨運班列,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各地對接國家戰略、開拓國際市場和穩定外貿增長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11月28日11時,隨著火車鳴笛聲的響起,首列由二連浩特開行的中歐班列貨運列車,搭載著有機飼料發往荷蘭。此班列的啟動運營,對於內蒙古自治區依託“一帶一路”鐵路交通的優勢,為沿線各國深度融合、互利合作搭建有效平臺,做好全方位對外開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某企業負責人侯永軍告訴記者:“2014年我們就開始與荷蘭公司合作,每年經天津港海運出口亞麻籽餅達7萬噸。本次班列將用13天時間到達歐洲,相比海運節約30天左右,運費每噸便宜近200元。”

 

二連浩特口岸連接亞歐大陸,也是“中歐”班列中線運輸走廊的支撐和節點,已經成為“中歐”班列進出國境的一個重要口岸通道。

 

據悉,2016年全國進出境班列1702列,而經內蒙古口岸進出境班列佔59.4%,佔比接近六成。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經內蒙古口岸出入境班列1011列、82118標箱,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53%、44.3%。其中出境班列739列、60310標箱;入境班列272列、21808標箱。

 

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滿洲裏海關關員正在對準備從滿洲裏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辦理快速驗放手續(魯煥新 攝)

 

目前,經滿洲裏、二連浩特口岸開往歐洲班列共31條,班列運行終點遠及俄羅斯、德國、波蘭等地,跨境班列開行路線日趨豐富,輻射範圍不斷擴大,實現了與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鐵路或陸海聯運跨省運輸,內蒙古已成為中歐班列入境黃金樞紐。

 

蒙醫蒙藥被賦予“醫療外交”新內涵,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推手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組織專家赴蒙古國後杭蓋省開展義診活動,為當地患者送醫送藥送溫暖,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

 

根據前期對當地患者多發病情況的摸底了解,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選派了蒙醫心內科、蒙醫針推科、蒙醫布病科、蒙醫肺病科、眼科等10位醫生組成專家團前往後杭蓋省。

 

“淩晨四點多,蒙古國中西部的後杭蓋省氣溫已接近零下三十度,在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開展義診的醫院裏,不少當地牧民已經冒著嚴寒前來排隊掛號,等候就診。”一位參加義診的專家告訴記者。

 

內蒙古:“一帶一路”推動全面開放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組織專家赴蒙古國後杭蓋省開展義診活動。圖為義診現場。(富麗娟 攝)

 

幾天時間裏,專家們累計為1500名左右的蒙古國患者進行了診治,並贈送了價值5萬元的蒙藥和價值3萬元的醫療器械,使當地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專家提供的蒙醫藥服務。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發揮蒙醫蒙藥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賦予蒙醫蒙藥獨特的“醫療外交”新內涵,不斷深化與蒙古國及毗鄰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蒙古國公民對內蒙古蒙醫蒙藥醫療服務口口相傳,加之蒙古國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蒙古國公民對國際蒙醫院的認可度逐年提升,正像蒙古國駐內蒙古的總領事所講:“赴日韓及俄羅斯等國就醫人數逐漸減少,到中國內蒙古就醫人數越來越多了,蒙醫藥成為內蒙古對外醫療的特色優勢。”

 

近期,自治區與蒙古國簽訂了建設蒙藥藥用植物數據庫,繼續加大收治蒙古國、俄羅斯患者力度,年均超過3萬人次。

 

蒙醫蒙藥醫療服務也越來越得到蒙古國政要的認可——中國駐蒙古國前大使高樹茂説:“你們(內蒙古醫學專家)不僅治好了疾病,更重要的是增進了中蒙兩國的友誼。”

 

據悉,內蒙古先後組織專家團隊深入到蒙古國烏蘭巴托、後杭蓋省等省市及基層牧區開展義診和學術交流14次,義診受益人群3萬餘人次,投入經費100余萬元;與蒙古國傳統醫學研究院、巴音朱日和醫院、蘇和巴特爾醫院等10余家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外籍患者開闢綠色通道,減免30%的醫療費,幾年來減免2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