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成消費金融主要驅動力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6-05 11:24:03 | 來源: 科技日報 |

行業觀察
投資、凈出口、消費是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隨著經濟新常態成為共識,投資、出口逐漸走向飽和,消費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所佔的比重正在迅速上升。
據最新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市場呈現出發展模式的分化,比如用戶年輕化、普惠化。同時,報告預測,未來,消費金融以技術驅動的特徵會越來越明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智慧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將越來越普遍。
90後成新興消費主體
90後異軍突起,成為新興消費主體。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自小生活相對優越,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追求個性,敢於消費,加上已入職場的90後財務逐漸獨立,更高的消費能力産生了更旺盛的消費需求。也催生了消費金融這一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消費類金融産品。
《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呈現出用戶年輕化、普惠化趨勢。
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平臺新增的222萬用戶中,90後超過84萬人,佔比躍居各年齡層之首,達到40%。不僅如此,90後也是消費金融的主力。去年上半年,有統計金融平臺上90後消費借貸需求同比增長了11倍,全面超越70後、80後。
技術驅動特徵明顯
《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科技驅動愈發重要。消費金融的場景複雜多樣,業務特徵使得其對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新型平臺與傳統機構差異化競爭或互補的關鍵。
“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技術驅動的特徵會愈發明顯,新型機構與傳統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説。
這意味著“金融科技”將逐漸進入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智慧金融科技階段。
當前我國的消費金融主要分為三大派系。其中,銀行係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憑藉融資渠道及風控優勢,強勢佈局;而電商係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則依託大數據及品牌優勢,正在興起,此類模式的服務機構主要有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而互聯網係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則憑藉互聯網優勢,充分發展互聯網平臺作用,通過應用場景互聯網化、服務互聯網化、運營互聯網化的模式搶灘佈局,此類模式的服務機構則以馬上消費金融等為代表。
據馬上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風控上,消費金融因小額、分散、覆蓋人群廣的特點,決定其目標客群有很大一部分是傳統徵信覆蓋不到的人群,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惡意騙貸、客戶違約成本低、債務收回成本較高等諸多挑戰,要求消費金融公司必須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為驅動的人工智能手段,豐富風控的數據緯度、演算法和模型來實現快速識別借款人風險。可以預期的是,消費金融的技術驅動特徵將會愈加顯著,在資本逐鹿的消費金融領域,玩轉金融科技是大勢所趨。金融科技實力的強大與否,將直接影響一家消費金融服務機構的綜合競爭力。
新聞推薦
- AI微短劇《寶島英雄》劇本研討會舉辦2025-11-10
- 味蕾牽兩岸:台灣桃園舉行閩臺小吃文化交流盛典2025-11-10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文化創意學術論壇在福建漳州舉辦2025-11-10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