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一國兩制”是香港金融業繁榮的基石

李小加:“一國兩制”是香港金融業繁榮的基石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5月24日攝)。

 

香港回歸20年來,港人生活方式保持不變,資本市場卻蒸蒸日上,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很大提升。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國兩制”是“香港金融業過去和未來繁榮發展的基石”。

 

從區域金融中心到國際金融中心

 

20年來,港股市值漲了7倍多,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2倍多,日均交易額增長了4倍多。從當年的現場交易、電話下單發展到現在以電子交易為主的交易方式,科技進步更給股民帶來了直觀的變化。

 

李小加説,今天的炒股與20年前已“天翻地覆地”不同了。

 

李小加説:“現在我們常説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但20年前香港只是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今天,它已真正進入到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

 

他進一步解釋説,1997年前,香港仍是一個區域性市場,吸引了不大的國際資金來投資區域性資産;20年後,這裡變成了國際市場,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來這裡投資內地資産。特別是過去10多年,香港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吸引了大量內地資金。

 

1993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如今香港已成為中資企業首選的海外融資中心。

 

20年間,來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數量增加了9倍。1997年底,只有101家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佔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15%、佔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佔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51%,佔港股市值的63%。

 

從輸送資本到互聯互通

 

過去二三十年間,香港為內地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未來20年,香港將繼續為內地改革開放發揮作用,同時將實現角色轉變:從為內地吸引資金,到為內地配置資産。

 

李小加説,內地改革開放以來,香港為內地做了三件大事:第一、轉口貿易;第二、直接投資;第三、發展資本市場。轉口貿易給內地帶來了第一桶金,直接投資把內地變成了世界工廠,而香港資本市場大發展則為內地輸送了發展經濟的寶貴資本。

 

李小加説,這三件大事的共同點是:錢往內地走,內地處於一個攢錢的過程。

 

他預計,未來20年,內地將面臨更大變化,即內地的資金會進一步加大在全世界配置。相應地,香港的作用也將發生變化:以前是幫內地把錢拿回來,以後將幫內地老百姓在全球配置資産。

 

他説,內地不再匱乏資本,在很多層面上,甚至資本富足,老百姓積累了很多財富,但這些財富還未進行有效配置。“今後大量的國民財富要進行全球配置。不能都擱在屋裏。”

 

他認為,雖然很多大企業、機構投資者“走出去”了,但讓老百姓、中小機構“走出去”並不現實,他們需要一個“坐在家裏投世界”的渠道。

 

2014年開通的“滬港通”、2016年開通的“深港通”便提供了這樣一種渠道。

 

“內地老百姓通過它們,可以購買在香港上市的國際公司的股票。”李小加説。

 

他認為,內地在資本市場還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不喜歡大進大出的“熱錢”,因此需要“滬港通”“深港通”這樣的渠道,令資金流動“有序、透明”。

 

他進一步解釋説,“滬港通”和“深港通”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在這裡,你投了錢,不能跨境把錢取走,只能通過它買東西。東西賣了,錢又回到內地的賬戶體系裏。

 

此外,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債券通”已於今年5月獲批,正式啟動時間待定。港交所表示,未來還考慮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新股、商品等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從融資中心到三個新中心

 

李小加預計,未來20年香港將從內地的融資中心,轉化為三個新中心: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內地的全球資産定價中心。

 

他認為,實現這些願景的關鍵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香港金融業過去和未來繁榮發展的基石”。

 

李小加説,“一國兩制”是香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因為“一國”,所以香港不會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因為“兩制”,意味著香港可以保留符合國際金融市場慣例的機制、投資文化和整體監管框架。這樣,“國際的錢”願意來投資,“國際的貨”願意來這裡接受監管,進而吸引內地的投資。在“一國兩制”下,內地可通過香港,把進出的閘口放得很開,但又是有序的,因為它“跑不了、壞不了、亂不了”。

 

他認為,“一國兩制”是偉大的構想,沒有它的話,香港很多方面不會有今天這麼繁榮。同時,當內地發展遭遇瓶頸時,由於有香港這個獨特的管道,可以幫助內地解決改革開放中有時無法跨越的障礙。

 

展望未來,李小加説,香港今後長期的優勢是制度上的優勢,即“一國兩制”。未來在多個方面,香港會繼續成為內地和國際市場之間的“轉換器”。(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戰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