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歲台灣老兵高秉涵的回家路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6-22 14:44:49 | 來源: 海峽飛虹 |
台灣老兵高秉涵在第九屆海峽論壇開幕式上講述回家路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馬曉葉):“我是台灣來的老兵,我這一生,有兩段忘不了,充滿心酸的回家之路。第一段,就是為亡故的老兵照亮回家的路,第二段是為我的兒孫指引他們回家的路。”
講這句話的是80多歲的台灣老兵高秉涵,在18日舉辦的第九屆海峽論壇開幕式上,他如是説。這位老先生1936齣生在山東菏澤,13歲的時候因戰亂輾轉來到台灣,56歲他才第一次踏上回鄉的旅程。
翻開兩岸交流的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因為兩岸長期隔絕,直到1987年才被打破,自此開啟了兩岸交流交往的新時期,也就是在兩岸關係發展不斷向前發展的好時候,高秉涵老先生才圓了回山東菏澤老家看看的心願。非但如此,他還將近200位老兵骨灰帶回大陸老家安放,幫他們一個又一個完成了宿願。
“是菏澤那些老哥、那些老兵他們牽著我的手到了台灣。他們的理念是要活著不能回家,死了也要魂歸故里。我跟他們信守承偌,老哥,如果兩岸開放那一天,你們走了,老弟我負責把你們的骨灰抱回家,你們牽著我的手到台灣,我抱著你們回去。”
高秉涵老先生説,最初這事兒並不能被同事、鄰居理解,是自己的行動和理念打動了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秉涵老先生抱骨灰的地域範圍也有所擴大,從山東到全國各地,最遠的曾經到過新疆伊犁。他説,自己最了解老兵回家的苦心,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要堅持做下去。
今年適逢兩岸民間交流30年。30年前,禁錮台灣海峽的堅冰打破之後,兩岸交流隨之蓬勃興起,愈發頻密。近些年來,高秉涵老先生每年至少要回大陸兩次,去年,他帶著四個孫女回了山東菏澤老家。他説,“要讓兒孫們知道她們的根在這邊,她們的生命源頭在這裡,她們的老家在這裡,希望她們對家國觀念不要有偏差有錯誤。總之認祖歸宗是我最大的願望,也是我對中華民族盡一份孝心。”
高秉涵老先生曾經作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叫,異國作客一甲子,猶若不見九州同。像高老先生這樣因為兩岸的隔絕在內心留下了太多的傷痛和不捨。如今,兩岸交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台灣同胞應該常回大陸看看,不要再因認不清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