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文化綠洲”——香港漸成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6-28 16:31:1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1.38億元……1.5億元……2.36億元一次,兩次,三次,成交!”
2016年4月4日,吳冠中的名作《周莊》在保利香港2016春拍會上壓軸出場,經過近20分鐘的激烈競拍,終以2.36億元(港幣,下同)落槌成交,刷新了中國現當代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益修回憶,當日所有拍賣代表的電話都沒停過,現場除了本地和內地買家,還有眾多世界各地的藏家趕來,想一睹這幅珍品的真容。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益修表示,自回歸以來,香港憑藉其毗鄰內地、面向國際的獨特優勢,將本地藝術市場發展得更加多元。內地與香港的頻繁交流,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都為香港的文化市場升級提供了資源和條件,使香港取得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中新社記者 徐冬冬 攝
香港是世界三大藝術拍賣市場之一,與倫敦和紐約齊名,其多元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頂級拍賣行在此設立據點。
保利拍賣自2012年在港成立以來,成交額從最初的6億元飆升到現在平均每季12億元;拍品的種類和數量也節節攀升,從中國書畫到名牌手袋,從古董到威士忌,無所不包。
張益修認為,香港的低稅率、高效率、完善的法制及金融和物流等方面的優勢,使它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國際市場。許多展覽和畫廊也把香港設為進駐亞洲的第一站,例如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
目前,香港約有200家本地和國際當代與現代藝術畫廊,類似Art Basel、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國際藝術盛事也紛至遝來。
資料圖:香港中環。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張益修表示,自回歸以來,香港憑藉其毗鄰內地、面向國際的獨特優勢,將本地藝術市場發展得更加多元。內地與香港的頻繁交流,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都為香港的文化市場升級提供了資源和條件,使香港取得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近年來,特區政府不斷在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方面投放大量的資源,2016至2017年度的相關開支超過40億元。其中,西九文化區作為特區政府的重點發展項目,集藝術、教育及公共空間于一身,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佔地40公頃的文化區內不僅有戲曲中心、M+博物館等文化設施,還有配套的住宅、餐飲和零售。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運營總裁陳惠明表示,文化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區,回應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且增進香港與內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流。
所謂交流促進發展。創意香港助理總監、香港電影發展局秘書長馮永認為,香港一直都是比較開放的城市,東西方文化交融,為創意産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樞紐。
就影視方面來説,馮永認為,香港的創作角度較內地強,但眼界較窄。而兩地合拍片的出現,使得兩地互補,不僅對香港好,也對電影工業好。
馮永指出,2017年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的8000多個訪客,看中的不僅是香港這個小小的市場,更是後面那個廣大的內地市場。而內地的影視圈,看中的則是香港提供出口交易的作用。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文化中心,有著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原因。
集古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東曉認為,眾多原因中,“一國兩制”使香港的文化更多元、更豐富,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和特點。
集古齋助理總經理施養耀接觸文化藝術20年。他表示,內地客人的購買力帶動了香港的文化交易市場,尤其是從2003年之後,香港市場就一路穩步上升,直到2011年左右才開始趨於平穩。中新社記者 徐冬冬 攝
集古齋助理總經理施養耀接觸文化藝術20年。他表示,內地客人的購買力帶動了香港的文化交易市場,尤其是從2003年之後,香港市場就一路穩步上升,直到2011年左右才開始趨於平穩。
現在,多元融合、百家爭鳴的香港文化市場已經聽不到“文化沙漠”一詞,人們更多的會將其形容為“文化綠洲”、“文化濕地”、“文化交流中心”。
78歲的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施子清説:“香港從來都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文化沙漠’一詞是低估了香港傳統文化藝術的根底。”(中新社香港電 記者 殷田靜子 陳小願)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