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積極支持香港經濟發展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6-28 16:57:44 | 來源: 新華網 |
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以來,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關於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方針和中央政府的有關安排,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推動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積極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兩地金融合作,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維護香港金融穩定。
她表示,回歸以來,儘管香港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非典”和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衝擊,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民眾克服了困難,渡過了危機,有效維護了香港金融穩定,同時也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其次,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契機,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張曉慧説,人民銀行採取了多項措施,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這些措施包括:推動香港成為最大的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人民幣結算中心,支持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快速發展,開拓並完善香港人民幣回流機制,探索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等。
她説,這一系列舉措為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有力支持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經過多年發展,香港現已成為全球主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已成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也已成為海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主要參考匯率。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內地與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一直佔據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半壁江山,在所有境外國家(地區)中名列第一;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全球規模最大,高峰時曾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香港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7586億元;香港地區已有196家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入市總投資備案規模為7615億元。
張曉慧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全方位加快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通過“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債券通”,全方位促進兩地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並借此機會充分發揮香港聯繫內地與世界的橋頭堡和“超級聯繫人”作用,不斷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她介紹説,“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以來總體運行平穩。2016年,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流入總金額為1105.5億元,流出總金額為528.5億元,凈流入金額577.0億元;港股通(滬)和港股通(深)流出總金額為2287.6億元,流入總金額為276.1億元,凈流出金額2011.5億元。此外,為進一步滿足兩地投資者投資對方市場的需求,“兩地基金互認”于2015年推出,允許一定條件的公募基金在內地與香港之間跨境進行銷售。
在“債券通”方面,初期開通“北向通”,允許境外資金高效便捷地在境外購買到內地的債券。通過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可使國際投資者在基本不改變原有交易習慣的情況下,足不出戶地“一點接入”境內債券市場。為規範開展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相關業務,人民銀行于6月21日頒布了《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目前,“債券通”各項技術工作已準備就緒。
張曉慧表示,這些業務的推出,不僅有利於改善內地投資者結構,吸引境外長期資金,滿足投資者多樣化投資和風險管理需求,提振投資者信心,擴大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中國概念”將進一步向香港引入內地和海外投資者,擴大香港的市場容量和規模,使香港擁有其他金融中心無可比擬的特殊優勢,這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將發揮更重要作用。
此外,人民銀行還積極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張曉慧表示,“一帶一路”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香港是國際和亞洲金融中心,在投融資領域經驗豐富,在法律、人才、信息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積極鼓勵內地與香港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帶動內地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我們也希望香港把握好這個新發展階段中的重大機遇,與內地加強金融合作,共同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
張曉慧強調,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支持特區政府以適當方式參與國際經濟金融組織的活動,進一步擴大了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充分發揮香港在國際與地區金融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維護香港的利益。
一是積極支持國際金融組織在香港設立代表處等機構,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1998年7月,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國際清算銀行(BIS)決定將亞太代表處設在香港,立足香港,BIS不斷促進與亞太央行的業務合作。2000年9月,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基金組織在香港特區設立了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香港分處,使香港進一步加強了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2017年6月,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正式成為首家以非主權國家經濟體身份加入的亞投行新成員,為下一步爭取亞投行在香港成立財資中心提供了可能。
二是積極支持香港以適當身份和方式參與政府間組織和合作機制。香港回歸後,中央政府除同意其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的成員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會議外,還同意在中國駐基金組織執行董事辦公室增設一個固定職位,由香港金管局派人擔任,從而使香港能全面了解和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事務。
東盟與中日韓(10+3)也是一個主權國家參加的合作機制。長期以來,香港金管局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參與“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下的合作。2009年,中央政府同意香港金管局以單獨貨幣當局的身份參與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目前香港金管局在CMIM中承諾出資額84億美元,出資份額佔比為3.5%,並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同時,香港金管局還作為“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執行委員會成員,獨立自主地參與AMRO有關工作,併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曉慧説,據不完全統計,回歸以來,香港以適當身份和方式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達10多個。這些表明,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特區能充分參與國際和地區金融合作併發揮積極作用。在中央政府積極支持下,通過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或地區合作機制,香港的國際合作空間不僅得到全面提升,合作力度和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也進一步加大,切實維護了香港的利益。(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 李寒芳、劉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