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蔡當局的“不友善”藏不住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05 10:39:47 | 來源: 臺海網 |
繼限制退休將領登陸後,台灣立法機構審議“公立學校教職員資遣撫恤條例”草案,又明定退休教職員或領撫恤金遺族若長期居住于大陸地區,將暫停發放給予。民進黨團雖憑藉席次優勢將其表決通過,但這一新規備受批判,一方面限制退休教職員移動及遷徙自由、工作權,另一方面單獨對大陸地區設限,違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精神,實不利於兩岸關係之和解。
在這一規定影響下,若是與大陸民眾婚配的台灣退休教職員,不管是正常的家庭經營,還是專業性工作就業,都會突增諸多不便與困擾,需要全年超過半數天數不在大陸,恐怕都難以維持。
台灣退休教職員或領撫恤金遺族儘管人數有限,但如果不能長期在大陸居住,勢將影響兩岸社會融合進度。而缺乏以人民為主體的兩岸社會連帶感,又會限制與疏離兩岸間的親善友愛感。
面對全球化趨勢,無論是從兩岸迎向國際或從國際走向兩岸,人才、勞務及資金跨域流動都必將日益頻繁。蔡當局的這種政策,即使是一視同仁、毫無差異性,政策本身的保守性也值得批評;更何況這一政策,還有明顯人為的針對性、歧視性,違反公平精神,也相當不友善。
先前巴拿馬與台灣當局“斷交”,且台灣在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會議受挫,幾個駐外機構或辦事處被要求更改名稱。蔡英文當局曾威脅不排除調整兩岸政策以回應,在此背景下採取更為保守及限縮的政策作為。台灣當局針對長期居住大陸地區的公立退休教職員,進行停發退休金之舉措,就是一種消極抵制及帶有報復性的做法。
如果這是一項一體適用的政策措施,並無針對性,其爭議也就不會這麼大。然而,蔡英文當局運用一種排他性機制,借由制度性規範,採取自我限縮與大陸社會交流的做法,增加兩岸交流合作成本,人為地設置兩岸社會融合的制度性障礙,事實上相當不友善。
儘管兩岸尚有政治分歧、政治敵意,但兩岸經濟社會方面的融合,卻可提供和平基石、創造和平紅利。但台灣特別以明示列舉方式限制、針對大陸地區,這種歧視性的兩岸政策,無助於兩岸社會互相理解及和解,以及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臺海網7月4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 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