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批蔡英文內心還在戒嚴:誰是你心裏的台灣人民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17 09:34:0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在台灣解除戒嚴30週年紀念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發表了激情滿滿的感言。她特別提醒,解嚴不只是蔣經國的貢獻,而是“台灣人民”的努力成果。台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許多人可能也要問一個嚴肅的問題:在蔡的心目中,誰才是台灣人民?她真的想跟所有台灣人民一起努力嗎?還是説,只有支持蔡的人民,才配挂上“我是人”或“台灣人”的標簽,就像2012年蔡英文選輸時,醜化投給對手的689萬(多數)台灣人那樣?
台灣《中國時報》評論稱,再來看看蔡所雲:“我希望台灣有更多的新興本土力量能加入民主政治的運作”。看來很合理,但請問在台灣,今日哪一個政治人物,不是由台灣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的?依現行法律,新移民歸化後10年內都不能參選。這麼嚴苛的法律下,到底誰還不夠“本土”?這又是在玩省籍?難道是要在今日批評她的聲浪愈來愈大之際,把反對者都打成“中國人”或“非本土”?
蔡又説,希望將來“台灣的所有政黨,都能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來思考未來”。這當然是自封民進黨為“台灣主體性”,而把國民黨定位為“非台灣主體性”。然而,蔡不是一直説,在兩岸政策的方向上是“維持現狀”嗎?既然也要維持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現狀”,那如何能説民進黨才是“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呢?難道同樣是現狀,貴黨做就叫“台灣主體性”,別人做就是“親中賣臺”?台灣主體性,到底是人民真實的擔心,還是你們鬥爭敵人所用的標簽?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蔡表示“執政不是將各個公民團體的主張照單全收,執政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誠哉斯言,個別的公民團體多是“單一議題取向”:政治團體、工運團體、環保團體、工商團體與職業公會,各自關心自己的目標與利益。他們都可自稱“公民團體”,並行使言論、結社與集會自由,痛批其反對的政府措施。然而,執政黨必有自己的優先級,也難免忽視某些團體,妄想討好每一個公民團體,當局就永遠陷入父子騎驢的難局。國民黨過去幾年就是被這樣罵垮的。
問題是,蔡英文主席在前幾年可曾稍微“體諒”當局要有“優先級”之難為?沒有嘛!既然你們永遠挺“反對的聲音”,那今日被罵也只是剛好。怎能一執政,就擺架子教訓人民説:“政黨與公民社會”之間要維持“更理性健康的互動模式”?這不是赤裸裸地表示以前的模式“不理性不健康”嗎?不是等同於宣告“我們就是有差別待遇,當年是利用你們的”?
解嚴已經30年,如果直到今日還要在“人民”內部區分敵我。凡是“非我族類”,就用刀片拒馬隔絕,就定位為恐怖分子,就説人家是不識時務的公民團體,甚至不把人家當“台灣人民”。誰的心裏還在戒嚴?(中國台灣網7月17日訊 高旭)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