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作家:"文化台獨"滅不了中華文化 反使政治短命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8-30 09:53:0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語文必修的文言文若刪減成30%,將比中學的35%還低。(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台灣高中語文課綱草案大砍文言文比例,由原本的45%到55%降為每學期以30%為上限,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在島內引起廣泛爭議。島內自由作家桑品載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高中語文課綱減少文言文比例,無疑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一種手段,看似文化議題,骨子裏分明是政治議題,或是為了政治目的借文化為手段。文言文在中國文化史中表彰著精粹、高尚、典範,去文言文毋寧是使自己變得膚淺、愚蠢、幼稚,便於獲致政治利益。
他説,和滿腦子“台獨”思想的人談論文言文的優美及其在文化中獨樹一幟的地位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浪費口舌。將歷史腳步移位到數百年前,翻開台灣反殖民篇章,一切反抗運動幾乎都與文化的根源有關。在那些灰暗的年代裏,有識之士開講堂、立書院、辦私塾,哪個不是在教文言文?熟讀那些文章就是擁抱中華文化,如蔣渭水、丘逢甲、連橫都寫過鏗鏘有力的文言文。
桑品載指出,政治迫害文化,史不絕書,而目的都是出於統治的需要,如秦始皇焚書坑儒。中國人稱讀書人為士,孔子説“士不可以不弘毅”,毅是正義、大無畏精神,不但是自己必備的修為,而且要宏揚。所以獨裁暴君容不下士,士也容不下獨裁暴君,許多士被獨裁暴君殺害,他們之間的敵我關係一直存在。中國歷史中的最偉大元素莫過於讀書人的志節不渝。
中國古代的科考,考的只是四書五經,背熟這些書不難,難的是“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所以“頭可斷,血可流,而志不可屈。”“民為貴,君為輕”不只是孟子思想,也是是士大夫思想。文人無行,受人唾棄,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古往今來,標準不變。現代政治重視政務官是尊重他們的專業,政務官政策不被高層接受,應以下臺明志。唯試看當朝,為政策負責辭職者寥如晨星,拖泥帶水、拐彎抹角説是別人的錯、前朝的錯,車載斗量。這等行為是將政治擺中間,文化嘛,踩下去!踩下去!
桑品載表示,語文減少文言文比例,站出來説話的好像還是學生。細思量不足為怪,因為小和尚也討厭背經,但小和尚能成為高僧,是多年背經的成果。學生的語文課裏放什麼文章這是大人的責任,文言文現在不懂,將來會懂,而學生和小和尚一樣,成就是在將來。掌權的大人放縱年輕孩子偷懶,説穿了,還不是為了選票。
文言文該不該重視,不妨將《禮運大同篇》一文請主張減少文言文比例的大人和學生將它翻譯成白話文,或許意思還在,但光是“大道之行也”短短5個字就不是5個白話文字句可以説得透徹的。有識者或可舉辦徵文比賽,看白話文《禮運大同篇》是什麼面貌。
他指出,眼看讀古文能力越來越差,家長著急,有要求子女課外背誦詩詞古文的,也有小區主動舉辦“讀經班”。有個電視節目徵選兩岸學生比賽背古文,可見中華文化還是活在人民心裏。政治是一時的,文化不但源遠流長,而且是有機體。“文化台獨”消滅不了中華文化,反會使自己政治短命。(中國台灣網 盧佳靜)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