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優越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9-08 09:18:4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雄安新區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在6日召開的《關於加強城市地質工作的指導意見》新聞通氣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昆介紹了雄安新區城市地質調查的最新進展。
他表示,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明確了雄安新區地質調查思路,提出了“構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打造地熱資源利用全球樣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四大願景目標。
今年6月,雄安新區地質調查野外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兩個多月奮戰,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工作首戰告捷。
王昆透露説,地質調查主要取得以下五方面結論:
一是區內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場地穩定和基本穩定區佔 89.5%,均適宜或較適宜工程建設; 二是重點調查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優越,適合規模化開發;三是重點調查區土壤環境清潔,清潔區面積佔 99.3%;四是地下水品質總體良好,但目前地下水仍處於超採狀態,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呈加劇趨勢;五是區內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起步區內適宜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土地面積約 12 平方千米,可滿足約 3000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供暖製冷需要。
王昆進一步表示,下一步將精準對接需求,有的放矢推進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工作,全面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管理。
一是開展容城地熱田初步勘查、重點地區工程地質詳細勘察、深層水文地質勘探試驗、深部三維地質結構探測,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數字平臺框架,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提供基礎資料和決策支持。
二是開展地面沉降嚴重區高解析度調查,構建地面沉降立體監測網,建立地下水模擬與三維地面沉降模型,評估地面沉降風險,為工程規劃建設和地面沉降風險防控提供決策依據。
三是全面實施地熱田整裝勘查,深入開展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系統建立國土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預警網絡,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數字平臺,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人民網北京電)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