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降低"文言文"比例終未果 文教"去中國化"不得民心

最近台灣的“文言文”又攤上事兒了!且聽我給各位吃瓜群眾娓娓道來。

 

台灣“文言文”被“欺負”這樣的事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台灣,文言文一直是“獨派”人士的眼中釘,不時地被“獨派”批判為“充滿中華民族主義色彩”、“阻礙台灣文學發展”等。前段時間正在保外就醫還“趴趴走”的陳水扁,在其執政的時代就已經折騰過一次“文言文”了。陳水扁執政時期,降低高中語文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高一由55%減為40%,高二由65%減為45%,高三由75%減為50%,而且語文授課時數也由每週五節縮減為四節。“文言文”生存空間被殘酷壓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3343477

 

當初陳水扁對台灣歷史教科書“動手腳”的時候,香港媒體就曾評論其所作所為實質就是篡史,而古往今來篡史通常是侵略者才會做的事,日本右派修改教科書掩蓋侵華史實就是一項篡史行為,被中國人民和國際正義人士所強烈譴責。陳水扁以中國人的身份自己篡史,其厚顏也可謂到了極點。

 

再來看看今天,民進黨再次執政,蔡當局的計劃是把文言文比例由現行的45%至55%進一步減為30%。最荒謬的是,選文由20篇降至10篇,並進行為期一週的網絡投票,竟有日本名不見經傳的“文言文”入選,而韓愈、歐陽修的作品卻落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3476528

 

其實,“文言文”在大陸乃至世界,都混得風生水起。先看大陸,從9月1日開始,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小學教材中,古詩文增幅高達80%,在全部課文的佔比為30%;而初中教材部分,古詩文在全部課文的佔比高達51.7%。

 

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課程與教法教研室耿紅衛教授對於教育部增加古詩文比例發表看法,他認為古文的名篇佳作,可以提高一代學子提高表達情思的語言能力。學生們在上學初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以後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運用出來。背誦古詩文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更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對民族情感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表示,古詩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是讓語文科目更加回歸“中國化”。文言文和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盡顯中國獨有文化,意境之美和境界之深不是白話文能取代的。

 

大陸是愈加重視“文言文”,而海外,它也是很多國家的“座上賓”。9月7日,英國皇室的小王子喬治再次進入學校上學,據了解在學校裏,小王子不僅要學習數學和芭蕾等課程,更是被要求學習中文。據了解,英國現任的首相特蕾莎·梅以及前任首相卡梅倫都在積極的倡導英國人學習中文,據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統計的數據,51%的英國人希望自己家裏的孩子們能夠學習中文。全世界都在掀起漢語熱,不只是英國王室的王子公主們在努力學習,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以及前總統奧巴馬的女兒,無不在努力的通過學習中文來了解中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3956399

 

在此次蔡當局作出刪減文言文計劃的時候,台灣文化教育和媒體界皆震驚。台灣文化大學政治係副教授林忠山指出,在中華文化一路的傳承下,中華民族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獻,大多是以文言文來記載文獻內容,故無文言文的基礎及素養是無法閱讀及承續中華文化的,更無法享受中華文化的榮耀。准此,蔡當局在台灣高中教科書語文課綱縮減文言文比例,並刻意引入日本人的文言文著作,此舉就是在刨根,在輕蔑中華文化,行“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的工作。

 

台灣《中華日報》8月28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聲援“文言文”。評論指出,文言文具有跨越時空的穩定性,掌握文言文,猶如取得順利貫通古今的鑰匙,其重要性與黨派理念無關。凡在乎傳統文化之繼承與發揚者,莫不應重視文言文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應透過教育方式,主動、積極施教,而非任由學生輕鬆選擇。如今選文之取捨竟然開放網絡票選,表面似為民主,其實媚俗荒唐之至,我們這是要“自廢武功”?面對“文白爭議”,不僅不應減授文言文,反而需要重新理解文言文、重新挖掘台灣文學經典,發揚其現代價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4076280

 

説到這個網絡投票,我真是醉了,台灣最重要的教育問題,居然交給網民們自己去選,也虧主管這件事的部門能想得出來,這不是拿台灣“花朵們”的未來開玩笑嘛!。

 

台灣佛光大學中文學系教授、前語文課綱委員謝大寧也發聲表示支持保衛“文言文”,他很直白的表示,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是,這個新課綱的目的就是要剝奪高中生形構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完整認識的機會,這不是赤裸裸的“去中國化”是什麼?那些一心只想要把中華文化從教育中拔除的文化“台獨”論者,抽掉了中華文化,你們所説的“多元文化”將何所附麗?這樣的台灣文化,除了蒼白,還會剩下什麼?

 

島內各類支持和保衛“文言文”的評論文章不可勝數,可見“文言文”並不孤單,想動“文言文”,蔡當局還得好好掂量掂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4157977

 

香港《大公報》8月22日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歷史不容篡改,就算臺當局“消滅”中國史、“消滅”《開羅宣言》,也無法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而根植于台灣民眾心中的中華文化基因更不會因其政治操作而消失。不管當局使用何種手段“去中國化”,都無法切割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血脈情誼。任何企圖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圖謀都是徒勞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15280564281890

 

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安峰山(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9月13日,“文言文”的危機解除,據臺媒報道,最終文言文將維持45%-55%的比例分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只限于四書範圍。台灣“文言文”的大事兒在兩岸民眾關注和努力下,並未“吃虧”。

 

9月13日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安峰山也就台灣文言文問題發表看法,他表示,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潛移默化,已經內化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人文精神和我們氣質修養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每個中國人個人的基因。所以回過頭來再看這次台灣島內關於高中語文文言比例的爭議,島內的多數輿論都認為,這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單純的“文白之爭”,而是島上的一些勢力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又一次“去中國化”的動作。其實質就是要“滅其文”、“滅其史”,最終來一點一滴的去磨滅深刻在台灣社會,特別是台灣年輕人心中的中華文化的痕跡,讓台灣的年輕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因此我要再次強調,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圖謀割裂台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只會傷害台灣社會,荼毒台灣的年輕一代,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中國台灣網網友:毛豆)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