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走出臺青大陸創業新路徑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9-15 10:25:24 | 來源: 海峽之聲網 |
“亞臺青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是政府倡導,提供專業團隊、創業資金和配套政策措施支持,由台灣企業運營,又與風投相結合,通過組織台灣青年參加兩岸創業大賽擇優入駐。所以,在幫助和引導台灣青年來這個基地創業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全國許多青創基地建設的路徑。”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
久聞郫都區雙創小鎮—菁蓉鎮的大名,親眼一見,果然氣宇不同。汽車一開進那猶如展羽飛翔的紅色標誌性雙翅環門,一股集追逐、攀登、飛翔于一體的創意之風便撲面而來。“去征服所有不服!”的巨幅標語居高懸下;馬雲和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柳傳志等富豪大咖的霸氣巨照醒目突出;不同色塊組成的立體創意LOGO和藍紅黃窗格展示的是一種別樣的創意風格;臨街公寓每一個陽臺都冠以“**科技”之名,是“幸運夢之樓”的標配也是廣告;樓體外向上攀爬的小人、街邊站立的變形金剛……林林總總儘是勵志、時尚的元素。街上人不多,比比相鄰的互聯網+孵化器、雙創空間、研發中心及商鋪也都不動聲色,然而,就是在這看似平靜中,卻能感受到一種飛奔而來的暗潮涌動,裹挾、帶動著置身其中的人們躍升跑動。
路徑一:競爭機制催生優質青創項目
作為小鎮的一份子,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座落在離創新展覽中心不遠處,計劃佔地1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位創業青年。成立不到4個月,已有32家企業入駐。雖然招聘的員工還沒有到位,台灣公司的負責人也因故不在現場,但這裡的設施佈局已初具規模。走道旁,各入駐公司的宣傳廣告見縫插針;墻壁上,兩排剛申辦下來的營業執照並列井然;展櫃中,各公司産品小樣和聯繫方式一清二楚。在這些聯繫人中間,我忽然意外發現了一個細節,就是其中的藝璞兒(成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絡人許家豪和成都綠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絡人蔡芷妤用的是同一個手機號碼。怎麼回事?我忍不住好奇撥了過去。
接電話的是許家豪,台灣新北市人。他一點也不驚訝于我的好奇。他告訴我,那是因為他有兩個項目接連在海峽創業大賽中獲獎。2016年是物理隔離霜的項目獲得了創業大賽的一等獎,2017年,和蔡芷妤合作的PlanTC植物幹細胞項目一舉奪得了特等獎,由此雙雙獲得入駐創業園的資格。“初審時有一百多個團隊競爭,在台灣選出十幾家,然後是6組進入成都決賽,最後是和大陸本地的兩個青創項目PK。”回憶起當時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奪冠的過程,許家豪頗為自豪。
那麼,現年30歲的許家豪憑什麼連獲大獎,這個獎項為什麼頒給了他而不是別人?“他的項目得獎的原因是團隊成果突出,醞釀了兩三年,可行性高,項目儲備上較為成熟,兩大公司都註冊在成都,團隊都過來了,本身落地創業的動力很強。”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總經理郭弘揚介紹説,創業園每年度都會舉辦三場項目入選會,和台灣的大學、企業聯合起來,以海峽創業大賽的方式通過島內《工商時報》《中國時報》等主流媒體及及網站平臺發佈信息,有意者自行報名參加。今年三、五月已經舉辦了兩場,剛剛結束的秋季項目入選會的報名活動也于9月5日截止。提出申請的項目團隊當前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項目説明,在接下來的路演篩選中説服評委:“我們團隊的成員都是台灣企業界、金融業、輔導機構出身,在相關領域裏有多年從業經驗,有強大的專業及財經實力,能夠引導台灣年輕人的企業項目在大陸落地,進行招聘輔導,更重視後段實際,讓他們的項目企業在當地可以做得起來、做得開來,留下來紮根。”
通過許家豪的介紹,我發現了亞臺青第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將競爭引入入駐企業的篩選機制,通過公開競逐的大賽方式吸引台灣青年自發參與,除了創業園這級的評選選拔之外,也間接接受菁蓉鎮雙創基地的考核評估,因為,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同時也是菁蓉鎮雙創基地的入駐台資企業,需要接受菁蓉鎮專業評委的考核。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産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力量,而競爭機制是貫穿市場機制全過程的基礎性機制。亞臺青的這種做法在保障企業入駐公平、提升項目品質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路徑二:企業一線原則完善創投環境
應該説,郫都區菁蓉鎮為台灣青年提供的創業環境是很優渥的。別的不説,初來乍到,不用為住宿辦公操心是最直接的感受。跟隨攝像頭走進政府提供的創業人才公寓,大約50平方米的住宅,一室一廳帶衛浴廚,電視、空調、洗衣機及生活用具一應俱全,絕對是拎包入住的節奏,“除了幾十元的清潔費,我們不必交納什麼費用。”許家豪説,在正式落地亞臺青的孵化器之前,他和他的團隊也跑過許多地方考察,各地有不同的特色,但亞太青的真實與真誠是他們最直接的感受:“對於青創來説,速度很重要。這裡原本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手續大概三周時間就能完成。獎勵資金是賬戶開好就拿到了,補助是申請三到六個月就可以拿到了。”
在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四川省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對臺優惠政策。郫都區《支持台灣青年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的發佈,涵蓋了鼓勵專業化載體服務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提供高層次人才資助、提供項目啟動資金、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實施企業融資補貼等多個方面,和以往許多地方不同的是,政府把在這些政策的執行落實權交給了亞臺青。依據亞臺青製作的宣傳冊,相關的優惠政策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專項服務:提供包括營業執照申辦、專項資金及認證服務、協助入駐企業申報軟體及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商標專利申請等工作、納稅、審計服務、人事管理及人力資源服務、著作權登記服務等。
——資金扶持:成立天使基金、創投基金和産業基金,對入園企業進行創業扶持。經評審進入産業園並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享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專項扶持基金補貼;對在園區産業扶持技術方面有特殊貢獻的企業,産業園將給予額外獎勵;
——生活保障:入駐産業園的企業均可享受辦公場地三免(前三年免房租)以及員工住房補貼。
——發展規劃:除企業育成工作外,由專業團隊在每個創業階段提供不同資源協助,並在企業加速發展時期協助對接資金,提供與川、北、上、廣、深及海外的投資人對接機會。
乍一看,這些優惠政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可能在其他創業園區也不少見,但是郭弘揚總經理特別指出了這項政策實際操作面的特殊性。“獎勵資金可不是所有入駐的企業都有的,只有獲獎的才有,如果他們做些研發、聘請員工,我們有些配套政策,但不是一概而論的。比如,免費公寓辦公室,我們是一年簽一次約,補貼也是階段性發放的。如果入駐企業沒有使用或沒有落實創新創業項目,就必須讓給其他人。園區載體有限,珍貴的資源要提供給需要的人。我不斷跟台灣青年説,千萬不要為了申請政策和一點獎勵資金來大陸創業,創業主要是做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夢想,開創自己的人生,為了獲取政策補貼毫無意義,對園區工作人員的形象也是很大損害,在操作過程中是禁止的。政策都是搭配性的,可以讓他們創業失敗的成本趨於零,但終究是為了協助他更輕鬆地完成夢想。”
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原本是一種單純的經濟行為,但在複雜敏感的兩岸關係現狀之下,往往會被賦予政治聯想而受到干擾和阻礙,因此,政府如何處理政策制定與具體實施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在菁蓉鎮,政府退離一線,有所為有所不為,將吸引、對接、服務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一線工作交給專業創投公司,積極發揮仲介組織和企業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政治敏感性,也更好地調動了管理公司的積極性。
作為直接吸引臺青創業的主體企業,亞臺青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狀況進行對接式的引入服務,發揮其專業性、深耕性優勢,一方面能夠清楚把脈台灣社會的經濟狀態和年輕人的需求,提前做好項目的篩選確立和宣傳促進,另一方面則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到大陸創業的台灣青年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務保障。為期兩周的“明日總裁班”就是亞臺青專門針對新入駐的臺青開設的深層次輔導班,從生活上打車、微信支付等軟體的使用到行政流程、稅法財務,全面予以指導:“通過我們園區的輔導,讓他們從落地第一天就可以生活、可以專注到項目上去。他們的成功就是園區的成功就是政府的成功。”
路徑三:效能化評估推動可持續發展
囿于對園區的一般想像,我很難把亞臺青與台資企業聯繫起來。但既然是企業,肯定要以贏利為目的,那麼,在落實當地政府所提供的種種優惠政策的過程當中,亞臺青是否從中贏利?郭弘揚總經理告訴我,先期園區所進行的所有輔導對接服務及資源提供都是免費的,“我們的獲利根源不在這裡,而在於未來投資收益的報酬率。現在很多台灣青年想創業,苦於沒有機會,股東們一致決定將政府好的政策原封不動地轉給他們,同時,注入我們本身的資源。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台灣青年真的放心,勇敢地到大陸來看一下,嘗試一下他們在台灣很難想像的創業環境;二是希望在這個園區裏能夠孵化出一些好的項目,未來企業自己的資金也可以參與投資,尤其是台資企業。”
是的,著眼未來,著眼可持續,這可能才是亞臺青的前途所繫。從當初的産業空心小鎮,到如今全球知名的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菁蓉小鎮已然羽化成蝶,它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西部城鎮的高速發展,更映射著科技産業的升級換代日新月異。對於身處其中亞臺青而言,壓力抑或動力?台灣的企業家們很樂觀,把這當成是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開闊視野、提升品質的一個機會。郭先生感嘆道:“十五年、二十年前,台灣人對大陸還心存疑慮,現在不是了。大陸的發展是飛奔式的,世界性規模,全世界的人才往大陸涌進。西部的能量、人口、商業氛圍、政府支持讓我們看到了10年前上海的影子。非常多的台灣年輕人期待來大陸創業,相比于高門檻的北上廣深,二線的或者是新興的城市正合適。”
目前著手市場佈局的許家豪信心滿滿地説,現階段就是把初期規劃做好,未來希望能夠拓展市場,擴大公司規模,在研發項目上可以投入多點的資源。不過,亞臺青畢竟只是一個孵化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就會離開。政府提供的後續空間很大,是否要轉場進入其他空間要視企業經營的成熟度而論。
“政府搭臺、專家輔導、企業運營、青年主體、市場化運作”,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概括總結説,現在,四川有各種各樣的創業基地,在成都平原呈現模式多、吸引力強、雨後春筍般發展的特點。“經過自動篩選和打拼的過程,這些青年是踴躍、自願、爭取來創業,不是我們引導而是通過競爭競賽來的。政府給它提供一站式服務,企業也注入資金,助推它的産業化、市場化,風險企業擔,有二十幾所大學,還有幾十家大型企業和創業輔導老師,它的成功率比其他任何一個創業基地更大。我相信,黨的十九大以後,大陸對台灣青年,尤其是支持和幫助台灣青年到大陸學習、實習、創業、就業的政策只會加強不會削弱,尤其是便利台灣青年就業創業生活工作旅行居住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會陸續出臺,相信前途會更好。”
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是有LOGO的,紅白相間的四方體上有一個醒目的鑰匙孔,郭弘揚説,那是開啟大陸創業成功之匙的意思。在我看來,那兩色相扣的圖案猶如兩隻緊緊相握的手,正如周敏謙主任所説:“攜手合作,共同走向世界才是我們兩岸青年的未來。”
九月,正是橙黃橘綠時。(作者 景艷)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