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污名化“統戰” 兩岸交流是“德政”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9-19 09:17:3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暑假裏,很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尋夢”,他們有的在大陸實習,有的參加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還有的計劃著在大陸創業、就業……兩岸青年的交流,總是能讓我們看到希望,但這些事情看在台灣綠色媒體及政客的眼中,卻變成了“大陸只不過是在‘統戰’、‘利誘’”,真是令人費解。
對此,有大陸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台灣某些人口中所謂的“統戰”、“利誘”,是一種利民、惠民的措施,這樣的“統戰”當然越多越好,如果“統戰”或“利誘”是通過經濟和社會的辦法降低兩岸對抗和衝突,促進合作和雙贏,那它就是一種“王道政治”,是一種“德政”。
對於該學者的看法,我舉雙手贊成。
統戰,就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簡稱。原本一個在我們看來非常中性、非常正常的詞彙,卻在台灣島內一直有著談“統戰”色變的怪象,用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話説就是:“統戰”在台灣被“污名化”,但在大陸很正常。
去年在台北舉辦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當時的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在赴臺前,就曾因應島內各界關注其在統戰部的工作經歷而提到了這個問題。沙海林説,他不是第一次以統戰部長的身份去台灣,他的工作範圍主要是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社會階層關係和海內外同胞關係等五大關係和諧,其中海內外同胞關係包括台灣,怎麼會成了壞話?這説明統戰被污名化,不是事實。
還記得當時沙海林的統戰部長身份令島內某些人甚感緊張,當時的台灣“經濟部”兩岸産業研究小組召集人杜紫宸還專門在媒體撰文説,假如把“統戰”二字改成台灣術語,在政黨間叫做政治結盟,在商場就叫策略聯盟,其實何怪之有?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週年,無數事實早已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即便是在民進黨當局單方面破壞“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而造成兩岸關係降至冰點的2017年,大陸仍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前來“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尋夢大陸”;事實還將繼續證明:這樣的台灣民眾會越來越多,因為“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所以,正如本文開篇所提那位大陸學者所説,台灣某些人一聽見“統戰”就緊張,但無論歷史還是現實,都在證明它是利民的、惠民的,是可以降低兩岸對抗衝突、可以促進兩岸合作雙贏的,這樣的“統戰”,就是“德政”!(馬蕭蕭)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