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譜牒文化論壇在福建泉州開幕

海峽兩岸譜牒文化論壇在福建泉州開幕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為譜牒文獻資料捐贈者(右)頒發收藏證書。

 

第三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27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幕,吸引了100多名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譜牒文化愛好者和姓氏宗親代表。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譜牒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一個家族的檔案、文化史,記載了一個家族的興衰遷徙、人口變化、婚姻關係等資料。本屆論壇期間,兩岸嘉賓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譜牒文獻資料共71種100冊,為進一步加強兩岸民間譜牒的徵集、整理、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和素材。

 

在台灣,有不少研究譜牒文化的學會。據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名譽理事長林培聖介紹,學會成立40年來,一直致力於編修譜牒,目前已收集了102個姓氏、文獻資料445種近1000冊。他希望,譜牒文化論壇這場“不忘根、不忘本”的活動能一直延續下去。

 

台灣譜牒專家廖慶六已經連續三屆參與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今年,他帶來《江夏黃氏重修家譜》《莫氏家譜》《譜牒學論叢》3冊,以及《西螺埔心程氏族譜》共4部6冊文獻資料,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廖慶六告訴記者,台灣人喜歡修譜,從清朝開始,很多人沒回到祖籍地,無法查閱祖先的族譜或親臨墓地。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不少台灣人回家鄉尋根謁祖。“近一二十年,我親眼見證了不少台灣人的祖先祖籍地在重修宗祠,正是這份血緣關係讓兩岸的親情得以延續。”

 

作為國臺辦2017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本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由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閩臺交流協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聯合主辦。

 

除了舉辦譜牒論壇、開展學術研究外,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還為海峽兩岸同胞提供尋親探源服務。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黨委書記黃糴問介紹,目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族譜達2009種5241冊、族譜文獻資料491種807冊,涵蓋兩岸126個姓氏。(中新社泉州9月27日電  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