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十九大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10-23 10:29:4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此關鍵時期召開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十九大”),使命及意義可謂重大。過去五年以來,中國取得輝煌成就,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圓滿地交出了一份順民意慰民心的“答卷”。當今的中國,已經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本次黨的十九大,在過往五年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對今後五年乃至未來更長遠時期的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都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不但對中國的未來影響重大,而且大會的成果也會對世界産生深遠影響。
每五年一次的盛會向來均被視為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絕佳窗口,因而每次都引發世界的關注目光。五年以來,中國不但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而且還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如北京APEC、杭州G20、達沃斯論壇、廈門金磚會晤等,中國理念及其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同時也為世界創造了新的機遇。
總體而言,十九大將會為世界貢獻三大智慧與力量。
第一,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支關鍵力量。2017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的改革任務,十四億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擼起袖子加油幹!用穩中向好的經濟發展速度,向世界展現出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潛力和韌性。據清暉智庫統計顯示,2012年到2016年,中國GDP規模達74萬億元,經濟增速從接近8%逐漸走至7%左右,但即是7%左右的增速,在世界層面仍是名列前茅,為世界經濟增量的最大貢獻國。五年時間裏,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
中國並非沒有高速增長的潛力和能力,而是在過去五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之時,黨中央作出了經濟“新常態”判斷的結果:不刻意追求過高經濟增長,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靠的是提高品質和效益來實現穩增長,以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回升。當前,中國已是最大的貿易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的貢獻度與日俱增,十九大後的中國將會真正站在全球經濟的前沿。假若缺了中國一角,全球的天平將會立即向一邊傾斜。
第二,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去杠桿並沒有對中國經濟産生明顯的緊縮效應,這或是中國頂層設計的智慧結晶。從經濟理論而言,去杠桿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經濟硬著陸或流動性緊縮,甚至會跟穩增長對立起來。但是從目前來看,中國去杠桿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不僅沒有對經濟産生明顯的緊縮效應,長期而言主動去杠桿反而有利於消除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風險隱患,增強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韌勁。筆者認為,這是與堅持多管齊下、多種措施去杠桿,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杠桿之間的關係等工作所分不開的,確保了去杠桿不對經濟增長産生負面影響。
再者,中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了總需求,亦為去杠桿和經濟良性增長營造出了穩定的宏觀外部環境。
第三,中國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成為全球創新領跑者。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壯大,但如何由大變強,是擺在中國高層面前的現實的問題。2014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2016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十八大以後,“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的重要命題,中央層面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先後出臺了近百項改革舉措。
五年來,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斐然。從企業創新層面來講,自2010年以來,世界新創立的“獨角獸”企業中有超過四分之一齣自中國。從創新對經濟發展方面來講,2017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22位,已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作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