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為中德友好城市升級

“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為中德友好城市升級

漢諾威市與常德市代表簽署兩市産業合作框架協議。人民網記者 馮雪珺攝

 

隨著“中國製造2025”同“工業4.0”戰略深入對接,越來越多的中德城市積極發揮推動作用。11月3日,在德國工業城市漢諾威,湖南常德市政府分別與漢諾威市政府以及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簽訂中德産業合作服務框架協議,希望和漢諾威市共同推進一系列與産業發展相關的項目落地,共同推進“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對接。與此同時,雙方決定於2018年在漢諾威設立常德中心,致力於將雙方合作對接的交流平臺“前置”,靠近德國的“工業動脈”,中國企業未來可直接遠程孵化德國初創企業。

 

常德與漢諾威兩市的友好城市往來已有14年之久,多年來雙方在水系治理、城市建設等方面有著深入合作。早在2004年,雙方就啟動了常德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對話項目,11年之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常德市成功入選中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談起與漢諾威交往多年的感受,湖南常德市副市長任晨感慨頗深。他表示,隨著中國近年來工業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德城市合作模式已從單邊、單向的交流,變為雙向、共贏的合作。“對方明顯變強的合作意願和重視程度,不再僅限于中國市場體量的魅力,與中國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也離不開。”

 

“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為中德友好城市升級

漢諾威市長朔斯托克(中)與常德市副市長任晨(前排右二)為常德中心揭牌。人民網記者 馮雪珺攝

 

縱觀國際市場,工業領域數字化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儘管如此,漢諾威市長施特凡·朔斯托克表示:“在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成功的基礎上,我們要繼續深化我們的友誼。”作為多年友好城市所締結的信任,讓漢諾威希望有更多的德國當地企業了解常德的合作投資環境,常德中心的建立將進一步深化兩市的經貿合作。根據兩市簽訂的框架協議,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將在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德國中小企業園,通過引進德國高端製造技術、設備和人才,重點建設中德産學研科技交易中心、智慧製造科技展示和孵化器、德國綠色標準示範廠房等五大中心,以推進“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對接。

 

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總經理托馬斯·諾爾廷表示,中德之間有著100多對友好城市關係,以常德和漢諾威為例,彼此在常年的人文、科技交往中經歷了完美的“磨合期”。“中國製造2025”同“工業4.0”對接合作計劃,將直接對兩座城市的經濟、工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增加了彼此的羈絆,無疑也讓傳統的友好城市關係得到了升級。(人民網漢諾威電 記者 馮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