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創新促成香港經濟新飛躍——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11-07 17:14:30 | 來源: 新華社 |
香港特區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接受記者專訪(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事實表明,在“一國兩制”優勢下,香港有潛力推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目前特區政府正加大科研和科創投入,推出稅收優惠引導公私營機構對科研的可持續投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下,香港發揮優勢,與內地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將迎來香港經濟的新飛躍和新蛻變。
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加大科研成果落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上任後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對此,楊偉雄認為,香港具有相當的實力和條件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平均150萬人左右就有一所世界級的高校。”他指出,香港目前有6所具備研究能力的大學,其中5所名列世界100強,顯示香港有很強的科研力量。
他認為,香港聚集世界級學校、科研機構,再加上科研企業,彼此合作,才能發揮理想作用。“三方面缺一不可,因為整個産業鏈從研發到最終把成果推向市場,必須要有整體的貫通才行。”
近年,香港獲多家世界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垂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首個海外創新中心設立於香港、芝加哥大學也在港開設分校;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也落戶香港,設立幹細胞研究中心。楊偉雄説,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吸引高校和科研機構來港設點,産生匯聚作用。
楊偉雄説,大灣區特別是深圳本身有一些世界級企業,若香港能利用自身國際化優勢,將內地跟國外的創新企業融合,就能成為非常有效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提到如何利用科研推動香港經濟新發展,楊偉雄指出,關鍵是要推動科研成果的落地和産業化。特區政府在科研補助方面將注重落地的成效,注入資金鼓勵高等院校把科研成果落地。
引導公私營加大投入 香港有望出現更多“獨角獸”企業
今年的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提出,循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在本屆特區政府五年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産總值的比率,倍升至每年約450億港元,即由0.73%增加至1.5%。同時,為吸引私營機構增加科技研發的投入,特區政府將為企業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首200萬港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
楊偉雄指出,目前香港私營企業所佔的總研發投入大約是45%,低於深圳。特區政府希望通過推出優惠稅務政策,鼓勵私營企業增加科研投入。
針對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的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産總值的比率提升至1.5%這一目標。楊偉雄相信,當私營企業投入度提升,同時特區政府加大相關資源投放時,效果就能重疊起來,要達到這一目標並不困難。
看好香港初創市場的楊偉雄表示,香港數碼港最近6個月吸收的風險投資超過10億港元,其中很多是初創企業。他強調,之前香港沒有出現過“獨角獸”企業,但現在也出現了一批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非常有潛力。
抓住大灣區機遇 與內地優勢互補實現多贏
提到與內地的協調發展,楊偉雄指出,利用錯位發展的機會,香港和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要了解彼此優勢,實現多贏局面。希望粵港澳大灣區能夠一體化協調發展,做到優勢互補。
“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加上聚集國際尖端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優勢,可為內地提供更多新的科創源頭。”楊偉雄説。
同時,楊偉雄認為,香港要將科研成果進一步産業化,便要依靠內地,這是相輔相成的。香港要進一步將科研力量融入國家體系裏,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在科研基建合作方面,香港正與深圳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園地,並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貫通創科産業的上、中、下游,打造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
楊偉雄透露,預計2018年上半年將向立法會申請第一筆撥款,正式全面開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工作。根據計劃,希望在2021年或之前把第一塊土地交給科技園公司參與建設,希望進程穩中加快。
楊偉雄還提及,香港各界如果在創新科技方面沒有共識,將很難發展,這是最大的挑戰。從文化上講,香港的不少父母希望子女成為專業人才,如律師、醫生和會計師等,這種觀念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全改變。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從事高端科技也非常有前景。(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 李濱彬 張雅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