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兩岸交流30年”青年交流有三大變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11-13 10:34:49 | 來源: 華廣網 |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教授在啟動儀式中發言。(孟斌 攝)
“兩岸交流30年”台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活動在廈門正式拉開序幕。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教授在啟動儀式中表示,兩岸交流30年來在跌宕起伏中不斷發展、前行,其中,青年交流可以説是兩岸交流的一個縮影或具體體現,青年群體逐漸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
她説,30年來兩岸青年交流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青年群體逐漸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這些變化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兩岸青年交流的影響從“隱性力量”轉為“顯性動力”。過去,青年群體只是兩岸流動群體中的“小眾”,對兩岸交流的影響力量有限,算是一股“隱性力量”,而今天的青年群體已經成為兩岸流動群體中的“大眾”,並成為推動兩岸交流發展的顯性動力,可以説,當前兩岸社會各界對青年群體的關注前所未有。
第二,兩岸青年交流的形式從“粗放式參訪”到“參與式體驗”。從過去的參訪、聯誼或展演,到現在的就業、創業、社會實踐、公共參與、志願服務等等。比如這次體驗營的整個行程設計就非常用心、細緻和到位,有各種深度體驗,也有經驗分享,還有專家座談,這種交流非常好。
第三,台灣青年對兩岸交流的心態從“盲從心理”到“交往理性”。 就台灣青年自身而言,從過去的“盲從心理”或“從眾心理”,到今天更加注重個體內在動機,更加關注這種交流對自身未來成長可能帶來的影響;對兩岸關係的看法,逐漸從過去的“刻板”、“偏見”、“以我為主”到現在更加強調“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此次台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活動以“深化兩岸交流,共享發展機遇”為主題,來自台灣世新大學、銘傳大學等10所台灣院校的20余位社團骨幹將通過實地走訪和互動交流,親身體驗和感受兩岸交流30年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尋求未來發展機會。華廣網11月11日訊(記者 孟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