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醫學專家為“胃肝疾病預防治療”開健康妙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ms_364b6eb150fa4bb892ac489d35f121de

2017上海台北雙城健康講壇暨第35屆解放健康講壇現場

 

18日下午,2017上海台北雙城健康講壇暨第35屆解放健康講壇在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行。這是解放健康講壇連續三年走進台北,今年健康講壇的主題是“胃肝疾病預防治療”,兩岸醫學專家為民眾健康積極支招,開出一個個健康妙方。

 

胃和肝相關的健康話題廣受台北市民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李宜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醫師夏強教授,上海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朱淩雲教授等四位醫學專家分別從各自擅長的領域為大家進行了科普演講,並和現場觀眾進行了熱烈互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醫師夏強教授説,肝炎從病因來分,有病毒性、藥物性、脂肪性等。其中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它們的傳播途徑也各不相同,甲肝和戊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乙肝和丙肝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相對來説後兩種轉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較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ms_282b017540c844578f9e3405cd899c7b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醫師夏強教授在論壇上

 

夏強建議保護肝臟要做到六個字:學,要多學習健康類知識;忌,要忌酒;均,要吃得均衡;潔,飲食要注意清潔;慎,要謹慎吃藥,包括保健品;防,一定要注意預防,比如該進行的預防接種,不要太勞累等;樂,是指每個人都要擁有快樂的心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ms_1142743440ce4df4bd49181633cc6adb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講述罹患肝癌的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表示,黃曲毒素和抽煙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陳肇隆介紹,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便的方法,但是肝細胞化驗以後再生,以及婦女懷孕期間都會發生蛋白升高現象,同時,在大型肝腫瘤中有80%,3釐米以下的小型肝腫瘤中又有30%的患者卻不會發生蛋白升高。因此僅憑蛋白這一點也不能判斷是否患有肝癌,必須做進一步加強檢查才能確定。陳肇隆提醒,早期發現肝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檢查,特別是高危人群。

 

肝癌可以根治嗎?作為亞洲施行肝臟移植手術的第一人,陳肇隆認為,肝臟移植的確可以同時治療肝癌和導致肝癌的肝硬化,但是必須要掌握時機,在癌細胞擴散之前就要移植,同時要接受抗病毒治療,移植之前如果能夠介入栓塞還可以降低復發風險,增加根治的機會。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李宜家介紹,胃的表面是有神經的,所以人們常會覺得胃不舒服。胃酸遠遠超過保護機制時就會出現“洞”,這就是胃潰瘍,如果潰瘍跑到十二指腸就變成了十二指腸潰瘍,常常會讓人半夜痛醒。但是在慢性發炎以後,胃黏膜慢慢變少,即正常分泌消化液減少,又加受到細菌毒素的影響,就會造成胃萎縮。而胃萎縮就是癌前的病變,必須值得人們注意。

 

內窺鏡檢查是篩選早期胃癌的好辦法。李宜家表示,胃癌最高危的因子就是細菌感染,即慢性發炎的階段,如幽門螺旋桿菌。接受除菌治療、改善生活習慣可以減少患胃癌的風險。

 

上海市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朱淩雲教授,為大眾開了一個解決胃脹胃痛的小處方,即用山藥6克、神曲6克和佛手6克,減輕胃的負擔,增強它的動力。

 

朱淩雲説,胃酸反流最典型的症狀是反食、反酸,如果只吃抑制胃酸的藥會得到緩解,但一旦停藥就會反復發作。事實上,這一疾病不會“斷根”,但可以通過飲食調節。比如喝酒,比如飲食結構以葷菜為主都會引起反酸。油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因素,雖然現代人不太愛吃肥肉,但做菜的時候會放油,甚至大眾以為很清淡的魚中也含有大量油分,都需要引起人們注意。此外,保健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油,一定要慎重服用。

 

甜也是引發反酸的一個重要因素,譬如蘋果、葡萄等水果都不能吃太多。還有刺激類食物,比如辣椒等都會引發胃病。解決胃酸反流這一問題,朱淩雲也推薦了山藥6克,枇杷葉6克的小處方。

 

在針對個人身體健康的問題上,來自兩岸的四位專家都建議民眾可以多走路多鍛鍊。陳肇隆院士將日行萬步作為自己的每日功課,空閒時間的種樹、打球都成為修養生息的好辦法。李宜家還建議大家可以多做做“甩手操”。夏強將共享單車作為自己愛護環境和體質鍛鍊的日用工具。朱淩雲則表示自己會用膏方來保健,但並非人人適合同一個方子,必須要求診問醫。(海峽之聲上海11月20日訊   記者 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