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來了|絕愛初冬萬瓦霜,願有人陪你
|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7-11-22 17:57:04 | 來源: 海外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2日11時5分太陽到達黃經250度,今年的第20個節氣“小雪”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者,未盛之辭。天氣轉冷,降雪增多。但此時雪量不大,故而被稱為小雪。
小雪有三候: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候虹藏不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候閉塞而成冬。
此時氣溫下降,降水由雨變成雪,大自然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由此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氣象資料顯示,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氣溫會越來越低直接表現就是,氣溫逐步降到0攝氏度以下。中央氣象臺21日預計,未來一週冷空氣活動依然會很頻繁,帶來氣溫跳水,雨雪天氣增多。
小雪後,天氣乾燥,氣溫急劇下降,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冬臘風腌,蓄以禦冬。”經過較長時間的精心腌制,除夕團圓飯上一定會有一盤臘肉,肥而不膩、香飄十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南方某些地方,則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祭祀的習俗。人們將糍粑製作成圓形,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年豐壽高。
小雪時節,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幹、儲存乾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讓寒冷的冬天暖意濃濃。

“刨湯”: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
回家團圓的時間近了,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獨特的味覺體驗。想媽媽做的菜了嗎?
天氣寒冷,飲食上要注意滋補肝腎,清瀉內火和保養肌膚,少點鹹,多點苦,如萵苣、芹菜、竹蓀、羊肉等可以適當多吃些。
同時,可多吃“三黑”,即黑芝麻、黑荸薺和黑大豆。
小雪時節養生有獨特的竅門:要早睡晚起,不要熬夜;可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陽光燦爛的時候,多曬太陽,壯人陽氣,溫通經脈。
冬天許多人喜歡“宅”在家裏,要注意通風,預防“暖氣病”。另外,一定要注意保暖,記得穿得暖和一點不要感冒了哦。
望你孤身在外多著衣物,注意保暖。願有人陪你共度寒霜。(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新聞推薦
- 開放的中國:堅持開放合作 互利共贏2025-11-05
- 傳統文化生動“破圈”撬動消費澎湃活力2025-11-05
- 臺胞來大陸不但很便利,而且很安全2025-11-05
- 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上海舉行2025-11-05
- 2025年台灣美食文化嘉年華在天津市和平區舉辦2025-11-05
- 年度最大“超級月亮”來了!今晚記得抬頭看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