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7-12-13 09:23:15 | 來源: 人民日報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對過去5年法治建設歷史性成就進行了深入總結,對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做出了全面部署。
藍圖已經繪就,主線清晰可見,全面依法治國必將在新的起點上創造新的輝煌。
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頒布實施,確立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快車道”。《民法總則》頒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司法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司法改革碩果纍纍。我國不斷提高人權司法保障水準,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對人身、財産的安全感。事實證明,只有法治才能平等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産權、人格權。”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説。
全面依法治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只有發揮好法治的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完善加強産權保護、維護契約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社會關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拓展法治在保障民權、化解民憂、改善民生上的重要功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也是創造更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創造更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為人類制度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全面依法治國的方略定位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指出:“要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國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定位,關鍵要厘清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與其他十三個基本方略的內在關係。十四個基本方略之間不是簡單的平行並列關係,而是多維勾連、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關係。”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發揮黨的政治保證作用是高度統一。“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同屬於“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個都不能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保證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黨的十九大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的更高要求,這成為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強大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目標一致、互為促進、缺一不可。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為鳥之兩翼、車之雙輪,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經濟社會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黨的十九大報告通篇都與法治息息相關。比如建設法治政府,要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進綠色發展,要建立綠色生産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要堅持依法治軍……
“全面依法治國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起著基礎性、主導性和制度性作用,與其他基本方略互為依託、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有機整體。”陳冀平説。
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國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準。對此,黨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落實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誓制度,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新水準。
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決策、簡政放權、嚴格執法、優化服務,政府工作法治化水準不斷提高。完善行政決策程式,目前已有17個省級政府和23個較大的市政府出臺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的規章。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國共有公職律師1.25萬多人,公司律師2700多人。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在全面依法治國中佔有重要地位,各級政府要在黨的領導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要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加快司法體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注重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法治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人民日報記者 葉曉楠 舒博悉)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