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同樣都統戰,台灣怎麼沒效果?

定居中國大陸的臺籍中共十九大代表盧麗安早前公開“唱紅”,令大陸對臺統戰工作再次引起外界關注。但有趣的是,似乎不是很多人留意到,搞統戰工作的不只是大陸政府,台灣政府多年來也有對大陸民眾進行統戰。

 

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上周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報告2017年度施政計劃及預算案,就披露了台灣政府去年對大陸統戰的一些細節。報告顯示,陸委會去年向台灣多個民間團體分別補助十幾萬到幾十萬元(新台幣,下同,10萬新台幣約為4500新元),以邀請在海外的大陸民運人士和學者到臺參訪,或者支持海外民運活動等,全年總共花了約228萬元。

 

我仔細看了一下報告,赫然發現一家我熟悉的台灣青年組織也榜上有名。這個團體每年都會組織一至兩次活動,邀請海外的大陸青年學者赴臺考察。過去幾年,我曾參加過它舉辦的兩次活動,與來自兩岸的年輕學者們交流。

 

據我的親身觀察,台灣組織所謂統戰的手法其實與大陸無異,大致上是以參觀訪問為主,參訪政府機關、各大政黨、學術及民間團體等,希望通過不同活動宣揚台灣多元民主價值,以期日後發揮更大作用。

 

平心而論,台灣在制度和軟實力方面與大陸相比確實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少海外的大陸學者在台灣短短數天所見所聞後,都不由地稱讚説眼界大開,增進了對台灣的好感。我記得有一個團友自此每隔兩三年就會再報名參加。據他説,台灣社會的人情味及公民素質令人難以忘懷。

 

然而,一涉及兩岸統獨問題,台灣的統戰就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會出現反彈。記得有一次交流團的行程中,包括拜訪時任台南市長、現任行政院院長的賴清德。當時賴清德一見到我們,就毫不客氣地説:“各位來自中國的朋友,中國崛起了,但要小心民族主義很可怕啊。”

 

聽到這裡,一名大陸年輕學者隨即反駁説:“我不同意賴先生您的觀點,當年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也是民族主義所帶動,您把民族主義一刀切負面化了!”

 

事實上,根據這些年來我和一些還有保持聯繫的大陸青年學者的接觸,大部分人縱然對中共的管治有諸多不滿,但幾乎沒有一個人是認同“台灣模式”的,更不用説對台灣的民主有很大的嚮往了。

 

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共統治下的大陸,當前雖存在著大量問題,但客觀而言,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尤其是2009年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陷入了幾十年來少有的低潮,大陸卻依舊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相比之下,近年台灣經濟節節下滑,自然難以吸引大陸人。

 

而在另一方面,或許也與中國人的特質有關,十九世紀在華生活的美國傳教士明恩溥曾經對中國人的性格有一番畫龍點睛的評論:“像中國這樣一部複雜的社會機器,肯定會吱吱喳喳地作響,有時會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彎曲,但實際上很少在壓力之下斷裂。中國的政體,裝有很好的潤滑劑,會在最緊要的時間和地方滴上一滴。”

 

上述觀點套在現在的中國大陸也十分符合情況。中共在關鍵時刻往往會警覺反省,努力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環境。諸如近日北京的紅黃藍虐童案、政府強行驅趕“低端1人口”事件,在社會引起極大反彈之後,當局很快就作出一定讓步和調整,天生忍耐力強的大陸老百姓也很輕易就“收貨”。

 

一般而言,綜合國力可分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大塊。但到底哪一個因素最重要,學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兩岸一個在硬實力佔優,一個在軟實力領先。台灣民眾經常取笑大陸的硬實力統戰吸引不了台灣人。但話説回來,台灣對大陸的軟實力統戰也是成效不彰。雙方在這一場博弈中暫時打了平手。(文 戴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