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與挑戰並存——世衛評價2017年全球公共衛生“成績單”

2017年,全球在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的應對上交出怎樣一份“成績單”?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日前發佈文章認為,2017年全球取得了多項重大公共衛生成就,但與此同時衛生挑戰依然存在。

 

這篇名為“2017年回顧:主要衛生問題”的文章總結了應對瘧疾、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全球公衛問題的最新進展。文章同時指出,2017年全球仍至少有半數人口無法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敘利亞、也門、尼日利亞等衝突地區的衛生保健服務遭受重創,世界饑餓形勢惡化、嬰兒疫苗接種率低、抗生素耐藥性等問題需引起高度關切。

 

世衛發佈的2017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目前全球近一半死亡事件的死因已登記,各國在收集生命統計數據和監測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了進展。

 

世衛表示,自2000年來,通過常規免疫服務和大規模疫苗接種,全球麻疹死亡人數大幅下降,挽救了約2040萬人的生命;自1988年以來,全球脊髓灰質炎發病率降低了99%,超過1600萬人得以避免癱瘓。

 

世衛日前在日內瓦宣佈,中國生産的口服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通過世衛預認證,正式被納入聯合國相關機構的採購目錄。中國質優價廉的脊灰疫苗將為實現每個兒童接種疫苗、全球消除脊灰髮揮重要作用。

 

以埃博拉為代表的被忽視的熱帶病給全球公共健康帶來過嚴重威脅。世衛4月發佈報告説,得益於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藥物慷慨捐贈、生活條件改善等因素,全球在防控被忽視的熱帶病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11月,世衛召開了第一屆終止結核病全球部長級會議,來自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部長就2030年前採取更有效行動終止結核病達成共識,為遏制結核病這一古老的疾病做出新承諾。

 

雖然2017年未出現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是地區性威脅仍在。戰亂中的也門正遭受大規模霍亂疫情肆虐,疑似霍亂病例數已超過100萬;尼日利亞時隔15年後暴發黃熱病疫情,該國啟動了針對87.4萬人的疫苗免疫計劃;馬達加斯加2017年鼠疫疫情比往年開始的早且傳播迅速。

 

世衛指出,目前全球還有半數的人缺乏基本衛生服務,還有1億人因自己負擔衛生費用陷入極端貧困;新數據顯示每年有880萬人死於癌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污染的環境每年造成170萬名兒童死亡,這些原因包括空氣污染、二手煙及不安全飲用水等。

 

新數據顯示,全球饑餓狀況在經歷了十年穩步改善後,如今再度惡化;全球將近十分之一的嬰兒沒有接種任何疫苗,他們面臨罹患致命疾病的嚴重風險;過去40年中,世界各地5歲至19歲的肥胖兒童和青少年人數增加了10倍……取得成績的同時,全球公共衛生依然面臨挑戰,更需要全球範圍內將全民健康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如今年5月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的譚德塞博士提出的願景:“使全世界每個人,無論他們是誰,也無論生活在何處,都能過上健康而有益的生活。”(新華社電 記者張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