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出現務實舉動 怎麼看

編輯:左妍冰|2017-08-30 15:50:11|來源:海外網

“台獨”出現務實舉動 怎麼看

 

關於臺海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紀念戳 (圖源:網絡)

 

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是如何結束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下來的政治對立。如果將這種政治對立的演化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看,從台灣問題的産生到臺海兩岸實現和平統一大體需要經過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是爭統一。背景是在國際勢力的干預下兩岸形成平衡對峙,當時國共雙方的目標都是爭取國家統一,均在爭奪以非和平或和平方式統一對方的主導權,其時台灣島內的主流民意明顯傾向國家統一,只是兩岸的立場和實力在特定的國際環境下都無法立即消除雙方的政治對立。

 

第二階段是爭統獨。背景是隨著大陸綜合實力持續增長並逐步與台灣拉大差距,兩岸原有的平衡對峙轉為不平衡對峙,但大陸暫不具備和平統一台灣的充分條件,兩岸雙方的目標變成了大陸仍爭取國家統一、而台灣在統一大陸無望的情形下開始爭取實質獨立,此時台灣島內的民意呈現要求維持現狀且傾向獨立的比重大增。兩岸目前即處於這一階段,大陸方面堅持通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降低對立、化解分歧、實現統一,台灣方面則公開放棄國家統一目標。去年以來,出現“台獨”政黨島內執政、“台獨”政策措施紛紛出臺、“台獨”傾向民眾比率增加、台灣民眾對國家統一呈現焦慮感和恐懼感等現象,都是兩岸關係發展到該階段的正常反應。

 

第三階段是談統一。背景是大陸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對台灣取得壓倒性優勢,並具備足夠強的影響力使國際勢力不敢冒險對台灣問題進行武力干涉,兩岸對峙最終被打破,雙方都已看清中國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展階段,且和平統一有利於雙方的自身發展,因此重新形成協商談判的合作形勢,此時台灣島內的民意傾向統一的比率重新超越主張獨立的人數比重。台灣當局在島內民意的壓力下被動與大陸展開統一談判,只為爭取國家統一後獲得較為有利的政治條件。

 

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化的內在推動力是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對臺推動經濟社會融合政策。大陸客觀上實力日益強大及主觀上對台灣同胞關懷倍至的作用不斷增強,島內民意也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近來,台灣島內的“台獨”人士出現一些趨於務實的跡象,從鐵桿“台獨”政治人物一度改口聲稱自己“親中愛臺”並得到蔡英文辦公室的認同,到“台獨”青年學生來大陸後發表反思過去認知的感想,既反映了綠色政治人物為了選舉需要在形勢面前被迫修正兩岸立場的無奈,也顯示出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對臺推動經濟社會融合政策的巨大影響。

 

島內有識之士與主流媒體都注意到了這些新現象,對此紛紛評論説,“台灣青年學生對於大陸的發展情形覺得驚艷甚至於震撼,並因而對於人生規劃有了不同的想像”;“面對這種情勢,‘天然獨’青年開始理性務實地思考他們的前途”;“中國大陸正是台灣年輕人探索未來、一展身手的機遇之地,更是實現競逐世界雄心壯志的大舞臺。”

 

“台獨”人士出現務實舉動和反思會越來越多,島內放下“中華民國”歷史包袱、共同投入民族復興大業的愛國同胞也會越來越多,這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象和最終産物,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大陸應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大方向,以極大的耐心和真誠的親情繼續培育和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信任與心靈契合,努力引導台灣民眾對大陸有正確的認識和印象,增強理解與好感,積極有效推動兩岸全面融合。兩岸全面融合是大陸民眾與台灣民眾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凝聚,兩岸結合為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也是重塑“中國公民”身份認同的過程,最終目標是形成兩岸民眾具有基本政治文化認同、在國際上共享中國人尊嚴的兩岸命運共同體。屆時兩岸民眾只有地域之別,而無身份差異,享有同等的公共福利、政治參與等方面的待遇,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和國家榮耀。

 

(朱磊,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海外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