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二代指導臺青:在大陸工作如何提升歸屬感
“台灣青年來大陸工作,他們最關切的點是什麼?”面對這個問題,彭歐雅(右圖)給了一個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生活”。
本身就是台灣青年的彭歐雅,今年成為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兩岸青年創客空間副總經理,主要工作是幫助想要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項目落地,在此過程中接觸了一茬茬的台灣年輕人。
現在的彭歐雅,早已經把廈門當成了第二故鄉,但回想20年前剛到廈門時,“也是很不甘願”。“那個時候父母來這邊工作,不希望小孩離太遠,所以我等於是像行李一樣被拎過來了。”對於1996年隨父母來廈門,彭歐雅打趣地説:“沒想到一拎就是21年,中間還去過其他地方,但最後還是選擇回廈門發展。”
1996年剛來廈門時,她還在上小學,因為對家鄉小夥伴的不捨,以及對陌生環境的恐懼,而感到十分低落。那段時間的不適應,她現在還歷歷在目。慶倖的是,慢慢調整後,她在這邊結識了新的朋友,對廈門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已經有了歸屬感。
什麼是歸屬感?在彭歐雅看來,“如果有一天,你會不由自主地用上‘回廈門’而不是‘去廈門’時,你對廈門就有了歸屬感。”這樣的歸屬感,也是她認為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所應該有的。而影響這種歸屬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長期生活的環境,甚至是寵物。
“剛來大陸的時候,很多台灣青年都會陷入無助之中,因為沒有人引導,沒有人協助,迷茫而不知所措。”彭歐雅告訴導報記者,這是她接觸這麼多臺青時的很大感觸。至於如何提升他們對大陸的歸屬感,她也給出了很多建議。比如在這邊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構建起值得信賴的團隊;比如在廈門結交男女朋友,甚至成婚;比如把寵物帶過來,等等等等。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交朋友,這也是活潑開朗的彭歐雅所擅長的。她常常組團打籃球、玩狼人殺,剛過去的中秋節也組織臺青烤肉和博餅,日常聚餐自然少不了,這麼多種形式,都有助於大家在他鄉建立情感,互相熟悉,培養團隊合作跟默契。“不要一直埋頭苦幹,出來跟我們動一動身體和腦袋,聽我們講話,你會有新的想法。”這是彭歐雅常常給臺青的建言。臺海網10月1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實習生 楊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