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技術”寫入十九大報告有何深意
網絡資料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十九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楊德森院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顛覆性技術創新”非常重要,正是靠這一創新,我國水聲研究一舉跨入國際第一梯隊。
何為“顛覆性技術”?寫入十九大報告有何深意?
易造成技術突襲,有助彎道超車
顛覆性技術是相對於“漸進性技術”而言的。漸進性技術又稱維持性技術,指的是已立足於市場的現存技術。顛覆性技術,是一種另辟蹊徑、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産生整體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術,可能是全新技術,也可能是現有技術的跨學科、跨領域應用。
比較直觀的例子是數字技術對以柯達為代表的膠捲企業的衝擊。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羅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些年,顛覆性技術創新受到國家和企業的高度關注,重要原因是它容易造成技術突襲,改變遊戲規則,為實現彎道超車帶來機遇。”她認為,對於行業而言,顛覆性技術意味著經濟效益迅速變化。對國家而言,顛覆性技術是關乎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重大課題。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效率式創新已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開髮式創新已接近尾聲,熱點領域的高新技術式創新大都差人一步。現在,我們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就一定要鍛造以自主創新為利刃的顛覆性技術創新之劍。”十九大代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則認為,顛覆性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
顛覆性創新往往出現在交叉領域
“相對於跟蹤式創新,顛覆性技術創新是最高階的創新,它是在基礎研究新成果與新技術結合的基礎上推動産業新變革,需要從基礎研究做起,實現全鏈條貫穿。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領跑者。”楊衛強調了基礎研究對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上世紀90年代末,楊德森帶領團隊正是從基礎研究做起,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從源頭開始,顛覆當時國際通用的傳統聲吶原理,研製出全新的向量聲吶。
向量聲吶改變了傳統聲吶僅利用標量聲壓的基本原理,利用水介質的質點振動速度向量,可明顯改善探測信噪比,水下探測距離明顯提高(一倍以上)。探測信息種類和信息量明顯增加,且重量、體積和能耗遠小于傳統聲吶。
該技術被喻為水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是水聲技術的一場革命。
這一突破性技術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讓中國在此領域一躍成為第一梯隊,目前也只有美國、俄羅斯掌握該技術。
為了提供更多科技力量戰略佈局參考,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曾于2015年底開展專項調查,從基礎科學及其融合的考察角度,向多位高層次科學家、企業家徵集關於顛覆性技術的意見。調查顯示,大家認為,立足中國國情,應超前佈局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醫學與生命、工程材料、信息技術、能源環境、地球天文和綜合交叉等六大領域。
楊衛説,顛覆性創新往往出現在交叉科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未來會加大對交叉領域戰略前瞻的支持,在科學基金的4大資助系列中也新增了融合系列。
需要“顛覆性”的評價體系
在楊衛看來,顛覆性技術創新要求極高,實現起來非常不易,需要進行全方位的突破。首先要有思想理念的突破。以産生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為榮,不能“言必稱希臘,賢必舉歐美”,同時在研究選題上不能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夾縫中選擇題目。
其次要有科學手段的突破。大科學儀器、大科學工程將成為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基礎。如何支持這些投入巨大、有回報也有風險的科學手段建設,將成為考驗各個研究資助機構的試金石。
最後要有評價體系的突破。現有的評價是基於對已有學術價值觀的共識和已有學術數據的延續。但若要遴選出真正的“領跑者”,需要採用非共識評價、顛覆性評價、創新度評價、交叉式評價等非常規評價體系。楊衛介紹説,科學基金正在這方面進行探索。
除專門的學術研究機構外,羅暉認為,我們還需要關注小企業。“很多事例説明,顛覆性技術往往産生於小企業。大公司被小公司趕著創新,甚至不惜資本收購小公司,以避免自身被超越。我們應為小微企業培育成長環境,讓小微企業引發的‘鯰魚效應’激活市場的創新活力。”(記者 劉莉 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