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産業是新經濟 養老供給側改革待加速
資料圖
重陽節的到來引起了很多人對養老問題的思考。在近期上海舉行的中國養老産業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提出,隨著老齡化的加重,中國的養老市場蘊含著巨大機遇。未來,需要通過金融、科技和服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加快養老供給側改革,滿足人們不斷升級的養老需求。
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7%。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已超過30%。在龐大的老齡人口基礎上,養老服務如何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傳統觀念中的‘養老’,突出一個‘養’字。”上海親和宇宙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奚志勇説,但實際上要給予老人選擇自己養老生活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事事靠別人安排。
中國養老産業聯盟顧問、上海市民政局原局長馬伊裏也談到,養老也是一種生産力,要確立老年人的主體性原則,不能把養老做成是“恩賜型”的。比如在一些國外的養老院,專門設置有豎著的扶手,幫助腿腳不好的老人在想站起來的時候能夠實現心願。
考慮到養老市場的巨大需求,我國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的發展。2016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到2020年,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和産品有效供給能力大幅提升。
“養老的本質,是一個人通過勞動積累,購買下一代生産的養老服務和産品。”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在論壇上表示,老齡經濟絕不僅僅是老年人的經濟,而是一種新經濟。
老齡産業的新經濟屬性,表現在什麼地方?首先是老齡金融服務。黨俊武説,談到老齡金融,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養老保險。其實,養老保險只是老齡金融的支柱之一。除了保險,包括養老産業基金、信託類産品和以房養老試點等金融服務都在積極探索中。
其次是老齡科技産品,包括各種高科技護理、康復設備。“這方面我國存在很多不足。國內不少養老機構運營艱難,而日本的老年護理設備廠商卻賺了大錢。”黨俊武表示。
此外還有老齡服務網絡。上海不少街道正嘗試借助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對接供求信息,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各種上門服務。
除了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老齡産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人才的短缺。奚志勇認為,能不能吸引年輕人的進入,是老齡産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