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傅雷翻譯獎獲獎者:翻譯讓人上癮
第九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文學類獲獎者林苑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張希焱):“翻譯是一項艱苦而單調的工作,但是我找到了把一種語言的美用另一種語言呈現出來的樂趣。”第九屆傅雷翻譯出版獎不久前在廣州揭曉,譯者林苑憑藉翻譯法國作家索爾﹒沙朗東的小説《重返基利貝格斯》成為本年度文學類獲獎者。
説起得獎,林苑感到很意外:“得獎肯定是很想了,但是我沒有抱特別大的希望,也沒想到這個北愛爾蘭的故事會得到評委的青睞。”
《重返基利貝格斯》受到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兼英國特工丹尼斯•唐納森的真實經歷啟發。作家曾作為法國《解放報》記者認識唐納森,兩人成為朋友,但這段友誼卻因為愛爾蘭的局勢而改變。在唐納森去世之後,作者借小説主人公之口,原原本本道出了其中的隱情。友誼與背叛,分裂與鬥爭,沙朗東在書中深刻地刻畫人性,令人沉思。
“可能因為他是男性作家,還是戰地記者。”林苑説,索爾﹒沙朗東的語言風格非常簡練冷峻。“我看了開頭就很喜歡,他寥寥幾筆就把北愛爾蘭的陰冷寫出來了。開頭是一個小男孩被他的父親打,那種暴力的氛圍也呈現在眼前。他的語言一針見血,語言簡練同時又很精準。”在翻譯的過程中,林苑也在譯文中再現了原文簡練的語言風格和短句式。“短句必須保留,這對我來説是沒有疑問的。不可能他寫的是短句,你把他改成長句。法語裏有時有些很長的句子,從句套從句,如果不改成短句會非常拗口,但他的書不是這種情況。”
林苑遇到的最大困難來自於小説寫作的歷史背景。之前對愛爾蘭的認識只來自幾部電影的她,因為翻譯這部小説開始了解學習愛爾蘭共和軍的歷史。“比如裏面提到新芬黨,就要去查。裏面有一些史實的內容,都要弄清楚。要知道英國、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關係,防止在歷史事件上出現硬傷。”林苑説,“查閱資料需要花很多時間,也可能翻譯了一個晚上,就只是為了兩句話,或者也可能只是在譯注裏寫上一些內容,不過翻譯的時候還是挺願意學習這些東西的”。
“譯者還是要忠於原文,把作者想説的東西和他的風格體現出來。”林苑的努力得到了中法專家的一致肯定。2017年傅雷翻譯出版獎評委會授予林苑的評語是:“翻譯這樣一部小説不僅需要了解愛爾蘭共和軍的整個歷史而且需要了解這個地區整個一段時期的歷史,林苑的譯本忠實地做到了這一點。在譯本中,中國讀者可以看到作者把虛構和史事,把故事和思考結合在一起的做法。這是一個很好的譯本,文筆緊湊,配得上當年獲得了法蘭西學院大獎的原著。”
出生於1981年的林苑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和法國裏爾高等新聞學院,自2012年起已經在業餘時間翻譯了9部法語小説。“下班回到家,吃完飯再坐到電腦前,可能那時候已經九點了。”林苑笑著説,“順利的話兩個小時能翻不少,不順利的話卡住了就開始幹別的。”為了保證進度,她通常根據交稿日期制定進度表,確保交稿前預留出一段時間重讀譯文,“我會要求自己每個星期至少翻譯多少頁,按進度來,不能拖,一拖就弄不成了”。
作為年輕譯者,林苑認為自己與老一輩翻譯還有很大差距,但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要非常嚴謹,非常認真,要一遍一遍地排查。哪怕是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有三個譯法,你只要有一個名字翻譯得不對,豆瓣上就會有人説怎麼翻得這樣”。
在偶爾進行筆譯的過程中,林苑慢慢發現了其中的樂趣,“我給雜誌翻譯文章的時候發現,如果原文很好,你如果能把它翻譯得很好,也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後來,經朋友引薦和毛遂自薦,她開始了文學翻譯的工作,“我覺得翻譯有癮,讓人上癮停不下來。有時候,翻譯得特別撓頭,不想再翻了,覺得人被掏空了,詞彙不夠用,需要讀很多書,讀母語,但是一旦有編輯問你想不想翻書的時候,又會覺得這個不錯,想挑戰,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