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私有化”

國際空間站預計將服役至2024年,屆時它又將何去何從?美國航天局一份內部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正計劃將其“私有化”。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日援引美國航天局文件報道,美國政府雖然計劃自2025年起停止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注資,但並不是要拋棄這個空間實驗室,而是打算將其轉手,賣給私營企業。

 

文件顯示:“停止聯邦政府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支持,並不意味著該平臺屆時將脫離軌道,産業界可以繼續運用國際空間站的某些要素或能力,將其作為未來商業平臺的一部分。”

 

文件還提到,美國航天局將在未來7年內“擴大國際和商業夥伴關係,確保人類能夠繼續進入並出現在低地球軌道”。

 

根據一份計劃12日公佈的預算方案,美國政府打算在2019財年投入1.5億美元,來確保商業接班人有能力接管空間站。

 

不過,誰會願意接手?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國際空間站主要用於科學探索,會否吸引私人投資不得而知,況且空間站的其他合作夥伴也未必樂於接受這一方案。

 

國際空間站始建於1998年,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主,日本、加拿大、歐洲航天局成員國和巴西等總共16個國家聯合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在距地球表面約400公里高度運行,主要功能是作為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最初只有15年,後一再延長,目前已延至2024年。俄羅斯方面今年1月曾表示,他們打算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以部分俄羅斯艙段為基礎建造新的軌道空間站。

 

儘管美國國內也有不少反對政府“放棄”空間站的聲音,但自本世紀以來,美國航天局正越來越多將近地球軌道活動外包給私營部門,如委託私營企業為空間站送人送貨,自己則將工作重點轉向深空探索。(新華社華盛頓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