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博士生:強烈呼籲臺當局能夠將心比心

中國大陸國臺辦等29個部門日前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31項措施涉及臺企、臺胞在大陸獲得同等待遇,可以説是“對症下藥”地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讓臺胞感受到祖國的照顧之情。

 

當然,兩岸關係的融合發展,不能僅靠大陸單方面開放來完成,也需要台灣同胞自覺把大陸當成“家”,而且更應該思考如何回饋,然後在同等待遇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才華為社會發展出一份力。結合自己在大陸學習、生活的經歷,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臺胞,對在大陸越來越多地享受同等待遇已是非常高興,而台灣方面對待大陸人員在臺的學習、生活,應該有相應的改善,這樣才能形成越來越好的互動和融合。

 

以筆者過往經歷來説,臺籍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確遇到過一些麻煩和小障礙。尤其是在參與國家項目研究,參與支教以及註冊人事人才網站及企業線上招聘時,臺生多次遇到因臺胞證號碼與既有系統不符合,或是國家措施尚未開放,導致無法申請的情形。此外,不少在大陸就讀醫學的臺生,由於之前措施尚未開放,無法在大陸申請執業證書而行醫。因此,大陸的31項措施如同雪中送炭,將給台灣同胞與大陸融合帶來具體作用。

 

而且,筆者相信島內同胞也會將這31項措施視為“解決自己就業難題的希望”。眼下,由於島內政客的治理無方與政治綁架,不少台灣年輕人學業有成後難以找到工作,導致大家都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發展的正確“第三選擇”。而這“第三選擇”的地點就是不用額外學習語言、生活習慣與自己相同的大陸。

 

對這31項優惠措施,筆者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第25項,“鼓勵台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大陸扶貧、支教、公益、社區建設等基層工作”。對於一個在大陸學習的台灣青年,這不但可以磨煉意志,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志向與愛國之心融為一體,增加臺胞對祖國的認同。

 

未來的日子,筆者希望自己在北大畢業後,能到地方基層服務,並從地方工作的忙碌中,得到人生的充實歷練,讓大家都知道臺胞也是祖國建設的重要一分子。

 

對於台灣當局,筆者強烈呼籲能夠將心比心。首先,承認一個中國,讓兩岸關係能重回和平與和諧;其次,對在台灣的陸配、陸生與陸客的待遇,也應比照大陸對待臺胞的胸懷和方式,務實開放;第三,對於在大陸的臺胞,台灣當局也應多以愛的態度來關懷,不要再給我們這些辛苦工作與學習的老百姓任何像“取消春節加班航班”那樣的“任性意外”。台灣當局也有責任讓兩岸同胞實現更深入的融合與攜手發展,使兩岸老百姓都過上相知相惜與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作者王裕慶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臺籍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