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往來合作正低調前行

儘管兩岸關係發展陷入僵局,緊張與對抗氣氛持續上升,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總體上仍在持續發展,尤其是兩岸金融往來與合作依然低調前行。2017年以來,台灣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受台灣當局政策影響較大,在大陸投資合作佈局明顯著減,2017年只有彰化銀行南京子行與國泰世華銀行與上海子行兩家獲得大陸批准籌設及富邦金控公司取得富邦(香港)銀行的廈門銀行股權等少數個案,但兩岸經貿關係與人員往來持續發展,進一步密切了兩岸金融業往來,人民幣清算業務與島內人民幣市場持續擴大,台灣金融企業與上市公司在大陸獲利顯著上升,台資企業大陸上市熱度不減。

 

兩岸金融市場開放與合作起步較晚,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才有較大政策開放,兩岸金融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不僅台灣銀行、保險機構紛紛進入大陸,大陸銀行也正式在臺設立分支機構,兩岸貨幣清算業務取得突破性發展。其中,2013年2月,台灣地區人民幣清算業務正式上路。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是台灣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大大方便了兩岸金融往來與人民幣交易。據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資料,2013年2月6日至2017年12月底,中行台北分行辦理人民幣清算業務148萬筆,清算交易金額1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兩岸跨境人民幣清算76萬筆,1萬億元人民幣,在兩岸之間運送人民幣現鈔94億元(柴逸扉:“一架金橋通兩岸——人民幣清算業務在臺開辦五週年”,《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2月7日)。由於台灣開放人民幣業務,台灣銀行機構均開始開設人民幣賬戶,民眾可以存儲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匯款,購買人民幣金融理財産品。台灣地區人民幣市場迅速擴大,到2017年12月底,台灣地區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3223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存款餘額在台灣外幣存款中僅次於美元,升居第二位。

 

馬英九執政時期,台灣銀行在大陸投資佈局發展迅速,儘管民進黨重新上臺後台灣銀行業大陸投資佈局步伐放慢,但台灣銀行業在大陸的業務與盈利則出現大幅增長。依據台灣“金管會”統計,台灣銀行業大陸分行獲利在2014年曾達到36.2億元新台幣,隨後兩年因人民幣匯率波動與銀行壞賬有所增加,獲利大幅下降,2016年只有6.3億元新台幣。然而,2017年,由於大陸經濟景氣、企業融資需求增加、台資銀行壞帳減少,帶動大陸銀行分行業務擴張,獲利大幅增加,一舉達到42.3億元新台幣,較上年增加5倍以上,遠高於台灣銀行整體獲利(稅前盈餘為3059.2億元新台幣)2%的增長率。其中,台灣銀行業在島內各分行的獲利只有1947.5億元,年下降6.1%。台灣銀行機構在大陸獲利的增加,可能會促使其重新思考大陸市場,加快佈局大陸金融業務步伐。

 

不只是銀行業,台灣保險業在大陸有業務與營利也有了新發展。台灣永達保險經紀公司于2010年在大陸設立大陸永達代理保險經紀公司,目前已代理8家大陸壽險公司商品,經多年經營發展,2017年在大陸的保費收入首次超過台灣島內保費收入。近年來,大陸永達代理保險經紀公司在大陸的保費收入快速增加,2015年為2.66億元人民幣,2016年為7.6億元,2017年達到17.8億元,較上年增長2倍以上,首次超過台灣島內的保費收入(23億元新台幣)。尤其是台灣永達保險經紀公司獲利約6億元新台幣,其中四成左右來自大陸永達代理保險經紀公司的貢獻。依台灣永達保險經紀公司負責人吳文永預計2018年大陸永達代理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將達到45億元人民幣,2019年可能接近100億元,並規劃在2020年將以兩岸永達公司在美國掛牌上市。

 

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上市企業區在大陸獲利創新高。依據台灣中華徵信所最新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717家投資大陸的台灣上市(櫃)公司),大陸收益接近2000億元新台幣(1954.73億元),全年有望達到2500億元以上,超過歷史上最高的2015年2216億元獲利額。在717家上市公司中,有447家公司獲利,佔總數的62.34%,高於前一年的57%(台灣《工商時報》,20178年2月8日)。在境外上市的F股中有61家企業,大陸收益佔17.7%,且83%的F股有獲利,遠高於在台灣上市公司獲利的比例。就個別企業觀察,鴻海、日月光與可成科技分居獲利前三名,大陸年投資收益均超過100億元新台幣;統一、臺積電和和碩在大陸投資收益均在50億元以上,獲利額分居第4至第6名;第7至第10名分別為南亞塑膠、GIS-KY(業成控股)、裕隆日産及臺達電,大陸投資收益均在40億元以上。

 

多家台資企業正聯合籌設在大陸臺商民營銀行。台資企業在大陸經營一直面臨融資難的困擾,大陸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給予支持,包括多家大型銀行設立台資企業融資專案,但仍無法有效解決與滿足台資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因此台資企業一直希望在大陸籌設民營銀行、以解決台資企業融資難與加快大陸的産融合作。2017年2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會時明確表示,大陸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允許臺商民營銀行成立一事,希望新一年有所突破。這一重要政策宣示信息,引起臺商極大關注,沿海地區不同省市臺商均有意合作籌設臺商民營銀行。其中,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臺企聯)籌設進度最快,取得重要進展。臺企聯會長王屏生在2017年年4月就公開透露,已經向大陸銀監會遞件,銀行名稱為“臺商民營銀行”,總部計劃設在廣東深圳前海。這一台商民營銀行初步規劃是,限制單一企業與個人持股比例,避免壟斷,而是開放更多中小型臺商共同持股參與,也不會與台資、陸資銀行合資,而是“充分自主經營”。另外,還有昆山、福建等地臺商也在爭取設立台資民營銀行。儘管目前臺商民營銀行尚未正式成立,但2018年設立的可能性甚高,預示著兩岸金融業合作將取得新突破。

 

另外,看好大陸經濟發展前景與強大的融資能力,台資企業加快在大陸上市步伐。多年來,大陸一直鼓勵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目前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企業已達27家,其中江蘇省佔了一半以上。特別是鴻海集團下屬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計劃在年內實現在大陸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2月10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公佈在大陸上市計劃與發行股票招股説明書。招股書資料顯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177.3億元人幣,目前共有員工269049人,到2017年底人民幣資産總額1486億元,總負債1204億元人民幣。一旦上市,將是最大的台資企業上市公司。

 

可見,儘管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岸經濟往來合作也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台灣島內的兩岸經濟合作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但兩岸經貿關係總體上仍呈現持續發展態勢,其中兩岸金融業務往來仍然十分密切,台灣金融業在大陸獲利普遍顯著增長,台灣金融業在大陸投資佈局不會停止,未來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與合作還會有新的發展。(作者王建民係福建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張章係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華夏經緯網轉載中國金融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