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星探測器氣動設計已完成 正在進行試驗驗證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1 17:18:35 | 來源: 科技日報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究員周偉江10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計劃于2020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已完成氣動外形設計,以及氣動力、氣動熱設計工作。
據了解,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力爭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其中,著陸器的著陸過程涉及到多項空氣動力學難題。
周偉江介紹,著陸器降落過程初期速度很快,為避免空氣摩擦産生的溫度過高將其燒燬,需要有一定升力幫助它減速。此類軸對稱結構的航天器,要産生升力必須讓它不對稱,這有幾種方法。國內外一些探測器採取的是調整重心的策略,我國火星著陸器則是通過開啟活動控制部件、配合噴流控制來産生升力。
同時,控制著陸器的姿態非常重要,如果它翻起跟頭,可能被燒蝕或偏離軌道。
周偉江説,著陸器下降過程中,會不斷有部件分離。比如先要拋出前蓋,打開降落傘,這個過程不能影響飛行器的穩定性。降到一定高度時,要拋掉大底,由於此時著陸器是大底朝前降落,這個動作相當於是迎風完成。接下來,還要把倉裏的巡視器拋出去。如此一來,變成幾個部件一起降落,如果相互干擾碰撞,會對任務造成很大影響。這些問題都要在氣動設計中考慮週全。
此外他介紹,我國火星探測器品質較小,在進行氣動力、氣動熱及相關作業系統設計時,處處受到嚴格的重量限制。“比如防熱材料,如果用少了,著陸器會被燒壞;多用一點,重量就會超標。”他説,“各系統、結構要精打細算,一點點摳,幾乎不容許有餘量。”
不過周偉江表示,火星探測器各項氣動設計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試驗驗證。(記者 付毅飛)
相關新聞
- 2018-01-04臺民調:72%民眾對於目前台灣經濟表現不滿意
- 2017-12-04聯合國環境署論壇聚焦大氣污染防治
- 2017-12-01台灣許多知名地標“接連消失”,這張圖終於證實“台灣終於超越大陸”了!
- 2014-11-07粵港澳開展改善空氣質素研究 解決珠三角空氣污染問題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