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出爐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8-03-14 16:00:59 | 來源: 人民網 |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的扁壺朱書陶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國十大考古評選活動辦公室日前公佈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得票排名前26的項目入圍2017年度終評。據介紹,本年度入圍項目具有如下特點:
從地域分佈來看,入圍的26項考古發現來自18個省和自治區,地域分佈比較均勻。
從年代分佈來看,史前考古佔比例最高,有9項入圍,夏商周考古有6項,秦漢考古有3項,宋元明考古有8項入圍。史前考古與宋元明考古,一早一晚,佔據入圍項目的前兩位。
從遺址類型來看,以居址、墓葬和城址為主,但也不乏特色。近年來屢有洞穴遺址考古項目入圍,此次更是有3項上榜,反映了洞穴遺址以其地層堆積延續時間長、比較完好地保留史前人類的棲居遺跡等特色成為考古研究的熱點。另如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為大型道教宮觀遺址,吉林安圖寶馬城揭露出一處金代皇家長白山神廟遺址,而重慶奉節南宋白帝城遺址以其依山而建的防禦體系頗具特色。
從發掘工作性質來看,主動發掘項目佔絕大多數,工作延續時間普遍較長,例如福建明溪南山遺址、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均為延續數年的考古發掘和調查項目,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發掘工作更是持續了10餘年。
據悉,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將於2018年4月9至11日在北京召開。
相關新聞
- 2018-02-27讓文物“回家” 盤點那些尋回國家寶藏的港澳臺人士
- 2018-01-30陜西首次發現秦代大型國家府庫遺址
- 2018-03-08陜西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開館
新聞推薦
- 中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 中國航天蛇年首發告捷2025-02-12
- 外交部:敦促美日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自身承諾,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2025-02-12
- 團圓時節樂享鬧元宵的奇妙體驗2025-02-12
- 國臺辦: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讓今年兩岸的年味兒多了很多儀式感2025-02-12
- 定了!中國載人月球車命名“探索” 載人登月服命名“望宇”2025-02-12
- 節目單來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元宵晚會》邀您共度上元夜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