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加速統一 台灣教授解析民進黨上臺後政策適得其反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9 15:08:33 | 來源: 華夏經緯網 |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馬群傑接受訪問表示,看蔡當局以“壯大台灣”回應大陸的31項惠臺措施,只是包裝過去政策而已,意義不大。讓人擔心的是,蔡當局已讓台灣變成了“空心蛋殼”,在未來的美中角力下,台灣恐怕很難耐得住大國的壓迫。
馬群傑表示,大陸31項惠臺措施,是融合了近二、三年來對臺工作的大整合,持平而言,對兩岸都有利。此舉是大陸巧實力的更大發揮,對於台灣人民前往大陸發展所有可能産生的效應與影響,大陸都概括接受,包括意識形態較明顯的青年世代到大陸求學、就業也都能接受,展現了大陸的自信。
對於大陸惠臺措施與蔡當局以“壯大台灣”回應,他有幾個觀察:
第一,對蔡當局而言。31項惠臺措施,再次確定了大陸對蔡當局的不信任,過去“聽其言、觀其行”的階段已經過去,大陸對臺政策定調,亦即對台灣人民是“軟”,對蔡當局是“硬”。出臺的31項措施就對台灣人民爭民心,但未來極可能對蔡當局更強硬,包括“外交”、國際空間的打壓。
第二,對國民黨而言。目前看來,大陸已沒有特別的期待。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似乎愈來愈不被重視。大陸許多對臺政策公佈,不但跳過了民進黨當局,甚至也跨過了國民黨。大陸在228自行宣佈31項惠臺措施,似乎也反映了對國民黨年底選舉可能産生的效應影響,已非至關重要。
第三,對台灣人民而言。看大陸對臺31項惠臺措施,再看蔡當局的“壯大台灣”回應方式與內容,台灣人民兩廂比較之下,對蔡當局的不信任感只會愈來愈重。特別是31項措施當中有19項是針對台灣人民,這已不是靠意識形態、戒急用忍就擋得了“西進”,綠營過去喜于操作“不顧台灣,就過去(大陸)”的説法,也會愈來愈説不通。
馬群傑觀察,民進黨當局的回應,非由“行政院長”賴清德出面,而是由“副院長”施俊吉代表提出“壯大台灣”的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刻意擺出“老神在在”的態勢,而過程中又言詞謹慎,可能還要顧及兩岸關係職掌本該是蔡英文,“行政院”也不宜有過大的動作。
從施俊吉提出的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來看,馬群傑認為,其實只是蔡當局包裝過去政策的一場作文比賽而已,意義並不大。“壯大台灣”的內容中,缺乏具體作為的牛肉,反而是政策宣示意味濃,各界關注蔡當局如何回應31項惠臺措施,卻是這個結果。不得不讓人懷疑,蔡當局已陷於“有意願、沒能力”的困境,這恐怕才是令人擔心之處。
馬群傑表示,從大陸對臺政策已明顯看出,一方面以巧實力爭台灣人民,一方面對蔡當局採取強硬態度,當台灣人民對蔡當局逐漸失去信心、“西進”成了大勢所趨的狀況下,美國最新通過的“台灣旅行法”正式生效,已使台灣的處境更顯尷尬。
他指出,從大陸立場看“台灣旅行法”,是對美中關係的挑戰,蔡當局若與美方配合,形同是對兩岸關係的不友善。
他説,過去馬英九時代,台灣在美中臺三方關係中,還能扮演具有彈性功能的“實心皮球”的角色,現在卻成了“空心蛋谷”,未來“臺美高層”互訪若成真,美國拿台灣當“籌碼”,大陸不滿臺美踩“一中”紅線,美中角力下,必將對台灣造成實質的壓迫,屆時,台灣耐得住嗎?恐怕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馬群傑説,民進黨蔡當局上臺後,本來期盼著台灣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但目前看來卻是適得其反,衡諸內外情勢,兩岸正加速的往融合、統一的方向在走。
相關新聞
- 2018-03-19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回應美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
- 2018-03-18“一個中國”的底線不容挑釁
- 2018-03-16【全國兩會大家談】漫評:把民生工作的“時間表”變成“實踐表”
- 2018-03-16臺當局兩岸政策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